下载此文档

中国建筑史--陵墓建筑.ppt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3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国建筑史 ---中国陵墓建筑
组员:陆大为魏方舟
班级:20091021
1
商朝陵墓
商朝陵墓大都集中于殷墟附近洹水北岸侯家庄一带以及西北岗、武官村、后岗一带。现已发现20余处,墓的形状有“亚”字形和接近正方形两种。
2
武官村大墓
1950年进行了科学发掘,这是一座“中”字形墓,南北各有一条墓道,、~,中间
作“品”字形排列3个长条形马坑,各埋马4匹,此外还有1个跪葬人。此墓道长15米、,也呈“品”字形排列3个马坑。共杀埋了16匹马,在靠近西南侧马坑旁,还有1坑,埋了2个人。墓室为平面长方形,上口南北长14米,东西宽12米,。墓室正中是椁室,棺椁和墓主人尸骨早已不存,椁室四周二层台上排列有大批殉葬人,东侧为17人,多为男性,西侧为24人,多为女性。她们都是全躯,有的还有木棺和随葬品,可能是墓主人的亲信、侍从和姬妾等人。椁室底部中央有一个长1米、,坑内埋1名持铜戈的人,以上共计45人殉葬。在墓室上的填土中发现34个人头,总起来武官村大墓中殉葬人有79名之多。
3
武官村大墓图片
4
妇好墓
左图为妇好墓剖面,右图为其地面享堂复原想像
5
河北平山县的中山山县的中山国王墓群,形制与商朝陵墓相仿。其中最大南北墓道通长110m,其上封土高大,封土半腰有回廊柱基和壁柱的遗迹,还有卵石散水及瓦件多种,说明其上原有建筑存在,性质则用于祭祀。墓中仅存遗物为一件铜板“兆域图”,面积98m×48m,厚1cm,其上刻有面图,且依据一定的比例绘制,可以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陵园规划图
6
兆域图
从兆域图上所反映的情况来看,战国墓有着严格的中轴对称布局,且庄严肃穆,很符合陵墓群的气氛,高居的享堂如金字塔一般,很有纪念性,并且享堂建筑的体量,体现了等级的差别。台东西长达310m,高约5m,台上并列五座方形享堂,分别祭祀王、二位王后,和二位夫人。
7
中山国兆域复原想像图
8
中山王陵
中山王陵虽有围墙,但墙内的高台建筑耸出于上,四向凌空。封土台提高了整群建筑的高度,使得从很远就能看到,很适合旷野的环境,有很强的纪念性格,是一件优秀的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战国时期这种把高台与享堂相结合的方法,对秦、汉两朝的陵墓制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9
秦汉魏晋南北朝陵墓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墓葬形制和建筑经历了一个巨大的变化。
西汉时期,帝陵的地下部分基本采用土坑墓,它以黄肠题凑为墓室,较少使用砖石。
自东汉起,墓室开始普遍采用砖石结构,早期砖石墓为梁柱结构,稍晚则为砖石穹隆、拱券结构。
秦、汉皆时兴厚葬,地面陵园形式相似,均在墓室地面上起巨大的夯土台作为陵台,陵台外围以数重围墙。
三国时期战乱纷扰,很多陵墓均因葬有大量财宝而遭盗掘。于是在曹操提倡下,薄葬之风由东汉末年一直贯穿至南北朝,因此南朝帝陵的规模只与汉代太守墓相仿。
10

中国建筑史--陵墓建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ena45
  • 文件大小3.92 MB
  • 时间2018-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