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提要
本章特点
学习要点
第一章土的物理性质
对土的组成和状态进行定量描述
对土的特点进行详细解释
内容看起来琐碎、零散
理清各节间联系
理清各节内层次
注意物理概念的把握
本章主要内容
§
§
§
§
土
岩石
风化、搬运、沉积
地质成岩作用
土的组成、结构
和物理力学性质
过程、条件
第一节土的形成
土——地壳中原来地球外壳整体坚硬的岩石,经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形成固体矿物、水和气体的集合体称为土。
土体——土经过长期搬运、沉积等地质作用后,形成不同地史时期的土层。
土中气体气相次要作用
固体颗粒固相构成土体骨架 起决定作用
土中水液相重要影响
饱和土:土体孔隙完全被水充满
干土:土体孔隙完全被气充满
非饱和土:孔隙中水和气均存在
同一地点的土,其三相
组成的比例是否固定不变
固体矿物、水和气体的集合体
第二节土的三相组成
物理状态
力学特性
粒度成分
矿物成分
颗粒形状
(1)颗粒的粒组划分
粒组将土颗粒按粗细进行分组,将粒径接近的土粒合并为一组,称为粒组。
即各粒组的分界线。
它是人为确定的。划分粒组时应使划分的粒组界限值与粒组性质的变化相适应,并按一定的比例递减关系划分粒组的界限值。
界限粒径
粒度:颗粒的大小通常以其平均直径表示,称为粒径或粒度。
界限粒径:《土的工程分类标准》(GB/T 50145-2007)(教材表1-3)
d
(mm)
砾粒
砂粒
粉粒
粘粒
60
2
5
20
粗
中
细
粗
中
细
粗粒
细粒
粗粒土:以砾石和砂粒为主要组成的土。
细粒土:以粉粒、粘粒和胶粒为主要组成的土。
巨粒
60
漂石
200
卵石
(2)粒度成分
粒度成分分析(颗粒分析)方法
筛分法:适用于粗粒土(> mm)
沉降分析法:适用于细粒土(< mm)
粗细颗粒兼有时,联合使用这两种方法
——土中各不同粒组的相对含量,用干土质量百分数来表示。可用以描述土中不同粒组颗粒的分布特征。也称为土的颗粒级配。
表述方法
粒径级配累计曲线表格法三角坐标法
孔径
10
200g土
筛余
0
10
16
18
24
22
38
72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小于某粒径之土的质量百分数P(%)
10
粒径(mm)
P
100
95
87
78
66
55
36
土的粒径级配累积曲线
沉降分析法
粒径(mm)
百分数P(%)
26
10
筛分法
方法一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小于某粒径之土质量百分数(%)
10
粒径(mm)
土的粒径级配累积曲线
d60
d50
d10
d30
特征粒径:
d50 : 平均粒径
d60 : 控制粒径
d10 : 有效粒径
D30:中间粒径
土的粗细度:
用d50 表示
金融it行业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