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湘系与淮系
第二节洋务派与顽固派
第三节清流党与中法战争
第四节帝党与甲午战争及戊戌变法
第四章人物与派系
一、湘系
曾国藩(1811-1872)字涤生,湖南湘乡荷叶塘人。
第一节湘系与淮系
“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教,……举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
-《讨粤匪檄》
“汉学”(朴学)与“宋学”(理学)
第一节湘系与淮系
张佩纶言“论道光以来人才,当以陶文毅(陶澍)为第一。其源约分三派:讲究吏治,考订掌故,得之者在上则贺藕庚,在下则魏默深诸子;综核名实,坚卓不回,得之者则林文忠、蒋砺堂相国,而琦善窃其绪以自矜;以天下为己任,包罗万象,则胡、曾、左直凑单微。而陶实黄河之昆仑,大江之泯也。”
-《涧于日记》光绪五年十一月廿一日
阎敬铭
一、湘系
湘军特点
选将制度
募兵制度
水陆相依
兵归将属
湘军:
一八五四年初正式练成,分水陆两军,共一万七千多人,开始出省作战,逐步成为抵抗太平军的主力。
第一节湘系与淮系
一、湘系
李鸿章(1823-1901)字少荃,安徽合肥人,淮系集团的开创人和领袖。
第一节湘系与淮系
“将卒亲睦,各护其长。其将死,其军散;其将存,其军完”。
--王闿运:《湘军志》
二、淮系
曾国藩语:朝廷对其“倚畀太重,权位太尊,虚望太浓,可悚可畏”
湘淮势力的消长:“裁湘保淮”。“以淮压湘”。
异军突起:如宋庆的毅军;董福祥的甘军;岑毓英的滇军;张曜的嵩武军。
奕譞语:“湘淮素不相能,朝廷驾驭人才正要如此,以亦留双峰插云之势,庶收二难竞爽之功,否则偏重之弊一重,居奇之弊丛生。”
第一节湘系与淮系
三、两军系的比较
江南制造总局
1861-1884年,洋务运动的求强阶段
第二节洋务派与顽固派
一、洋务派
轮船招商局
1885-1894年,洋务运动的求富阶段。
第二节洋务派与顽固派
一、洋务派
二、顽固派
中国传统地主阶级和士绅阶层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分化。代表:倭仁等。
倭仁手迹
第二节洋务派与顽固派
第三节清流党与中法战争
一、清流党
都察院的“言官”和翰林院的“讲官”。
前清流:李鸿藻、张佩纶、张之洞、邓承修、吴可读等。“四谏十朋”
后清流:翁同龢、文廷式、张謇、盛昱等。
李慈铭:《越缦堂日记》。
张之洞
中国近现代史-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