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小学校本研修作业
《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徐峰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奇数和偶数,了解奇偶性的规律。
2、探索并掌握数的奇偶性,并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结合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探索并理解数的奇偶性
教学难点: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情境激趣。
1、谈话: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任何一个自然数按是不是2的倍数,可以分为奇数和偶数。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怎样来判断一个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2、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学号,汇报:我的学号是( )号,( )是( )数。
我们五(4)班一共有58个同学,你知道1-58这58个学号中有几个是奇数?几个是偶数吗?
出示:1、2、3、4、5、6……57、58(你是怎样想的)
看来这个问题没有难倒我们。假如把全班58个同学的学号加起来,得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呢?出示:1+2+3+……+58。看来这个问题比较复杂,结合我们以前的经验,你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么办?
(从简单的问题开始研究,寻找一些规律,再根据发现的规律来解决复杂的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和的奇偶性的规律。(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主动建构规律。
活动一:两个非0自然数的和的奇偶性。
1、要研究58个自然数相加的和的奇偶性,我们可以先研究两个数相加的和的奇
偶性。想一想:根据两个加数的奇偶性,两个非0自然数相加,可以分哪几种情况去研究:
老师引导小结进行板书:
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
这三种情况得到的和分别是什么数呢?先让我们来猜一猜。要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可以怎么办?(举例验证)
2、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请看互学任务单一:
(1)由组长对两个自然数相加的情况进行分工;
(2)根据组长的安排提出猜想,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验证;
(3)把自己的研究过程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小组成员相互补充、纠正;
(4)组长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指导、帮助。
3、汇报交流:(教师选择其中一组的三份作品进行展示交流)
我提出的猜想是: ,
我举了这样几个例子:①
②
③
……
通过验证,我发现我的猜想是( )的。
师:刚才某某组汇报了他们的研究过程,你们小组所举的例子跟他们一样吗?但得出的结论一样吗?再指名一组汇报一下得出的结论。(板贴)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 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
4、刚才我们是通过具体的例子发现了两个非0自然数相加的和的奇偶性的规律。上了初中以后,我们还可以从理论上进一步证明。你能应用刚才所发现的规律来解决一些问题吗?
练习:你能不通过计算,判断下列算式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吗?
246+118 1023+2048 1357+731
5、回顾一下刚才两个数的和的奇偶性的探索过程,我们是怎样进行研究的?
(先分类,再提出猜想,然后举例验证,最后得出结论)
那如果要研究多个非0自然数的和的奇偶性,你认为可以怎样研究?(讨论可以分哪几种情况。)
活动二:探索多个非0自
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