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弹性成像
超声弹性成像是一种新型超声诊断技术,能够研究传统超声无法探测的肿瘤及扩散疾病成像,正处于观察研究阶段,可应用于乳腺、甲状腺、前列腺等方面。
原理
临床医生通过触诊定性评价和诊断乳腺肿块,其基础是组织硬度或弹性与病变的组织病理密切相关。组织的弹性依赖于其分子和微观结构,新的弹性成像技术提供了组织硬度的图像,也就是关于病变的组织特征的信息。超声弹性成像是利用生物组织的弹性信息帮助疾病的诊断。其基本原理为:根据各种不同组织的弹性系数不同,在相同外力作用下,弹性系数大的,引起的应变比较小;反之,弹性系数较小的,相应的应变比较大。也就是比较柔软的正常组织变形超过坚硬的肿瘤组织。弹性系数小、受压后位移变化大的组织显示为红色,弹性系数大、受压后位移变化小的组织显示为蓝色,弹性系数中等的组织显示为绿色。
优点
生物组织的弹性(或硬度)与病灶的生物学特性紧密相关,对于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作为一种全新的成像技术,它扩展了超声诊断理论的内涵和超声诊断范围,弥补了常规超声的不足,能更生动地显示、定位病变及鉴别病变性质,使现代超声技术更为完善,被称为继A型、B型、D型、M型之后的E型超声模式。
分类
超声弹性成像可大致分为:血管内超声弹性成像及组织超声弹性成像两大类。1)血管内超声弹性成像是利用气囊、血压变化或者外部挤压来激励血管,估计血管的运动即位移,得到血管的应变分布,从而表征血管的弹性。2)组织超声弹性成像多采用静态/准静态的组织激励方法。利用探头或者一个探头-挤压板装置,沿着探头的纵向(轴向)压缩组织,给组织施加一个微小的应变。根据各种不同组织的弹性系数不同,再加外力或交变振动后其应变也不同,收集被测体某时间段内的各个信号片段,利用复合互相关方法对压迫前后反射的回波信号进行分析,估计组织内部不同位置的位移,从而计算出变形程度,再以灰阶或彩色编码成像。
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实时组织弹性成像能较有效地分辨不同硬度的物体,但所反映的并不是被测体的硬度绝对值,而是与周围组织相比较的硬度相对值。临床应用
组织弹性成像可有效鉴别实质性肿瘤的良恶性,对于恶性病变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目前其主要应用于乳腺、前列腺、甲状腺等小器官,尤其在乳腺疾病方面研究更为深入,技术更加成熟。此外,组织弹性成像还可应用于肝纤维化的诊断、局部心肌功能评价以、区别肢体静脉血栓(新鲜血栓、陈旧血栓与纤维化血栓)、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与射频消融(RFA)引起的损害的检测与评估、对血管壁动脉硬化斑局部力学特性进行成像的技术、估计粥样斑块的组成成分、评价粥样斑块的易损性、估计血栓的硬度和形成时间,甚至观察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的效果,具有重要的
弹性成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