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内生“五邪
在疾病过程中
气血津液和脏腑等生理功能异常
产生的病理状态
类似风、寒、湿、燥、火六淫外邪致病
概念
阳气亢逆变动所致
症状特点
眩晕、肢麻、抽搐、震颤
(一)风气内动
发病特点
急骤、多变
与脏腑的关系
肝
肝风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分类
病机特点
症状特点
肝阳化风
肝肾阴虚
肝阳上亢
热极生风
热邪燔灼肝经
腰膝酸软、耳鸣
眩晕欲仆
痉挛、角弓反张
实热证
阴虚风动
阴虚筋失养
手足蠕动
血虚生风
血虚筋失养
筋肉跳动
虚热象
血燥生风
津枯血少
血虚象
瘙痒落屑
经脉失养
(二)寒从中生
概念
阳虚失温煦、失气化之阴寒弥漫之状。
产生及表现
脾肾阳虚
失温煦
形寒肢冷
失气化
水湿痰饮积聚
(三)湿浊内生
脾失运化水湿痰浊蓄积的状态。
(四)津伤化燥
概念
津液不足,失其濡润而见干燥枯涩
的病理状态。
病变脏腑
肺、胃、大肠
表现
口咽、皮肤干燥
干咳少痰
大便燥结
舌红少苔
(五)火热内生
概念
阳气亢奋(非火热之邪所致者)或阴虚
阳亢所导致的内有热盛的病理状态。
产生
阳气亢盛
邪郁化火
外感六淫(非火热之邪)
病理产物、食积、虫积
五志过极
阴虚
火旺
内热
病证
实热证、虚热证
阳气郁滞
内生“五邪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