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高速铁路建设背景资料研究报告(一)
目录
京沪高铁的规划建设背景
京沪高铁的总体规划
京沪高铁线路站点规划
京沪高铁运营策略
5. 京沪高铁建设背景的总结与影响
京沪高铁背景资料研究总结
建设高铁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
交通, 是国家经济发展、社会流通、人口流动的重要保证。
铁路交通, 是交通行业中大范围、快速度、高运能的国家公共基础交通设施。
高速铁路交通,是铁路交通为适应社会日益现代、高速、竞争发展需要的技术性高速度铁路交通设施和运行方式。
世界铁路等级划分标准
铁路等级
时速(公里/小时)
常速
100-120
中速
120-160
快速
160-200
高速
200-400
超高速
400以上
注:现时国际上把最高时速达200公里以上的铁路定义为高速铁路。
高速铁路的优势表现:
速度快、安全系数高、乘坐舒适方便,价格适宜,迎合了现代社会出行的需求。
高速铁路运输系统是铁路吸纳现代高科技成果进行技术创新的产物。它推动铁路科学技术和装备登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高铁运输能力大,年运输量可达亿人次以上,同时减少环境污染。特别适宜于大运量的城市间、城市群和城郊的高频率运输。
世界主要国家高速铁路建设现状
国家
建设日期
起始运营时速
(公里/小时)
全长
(公里)
线路
日本
1964
210
1832
东海道、山阳、东北、上越、长野新干线
法国
1983
270
1282
巴黎东南线、大西洋高铁、北部高铁
德国
1991
250
870
曼海姆-斯图加特线,汉诺威-维尔茨堡线
西班牙
1992
300
1000
马德里-塞维利亚高铁
意大利
1992
300
1525
全意大利高铁网络
目前时速200公里以上高铁的国家还有比利时、荷兰、瑞典、英国、美国、俄罗斯,全球总运营高铁总长约超过5000公里。
正在规划建设的还有瑞士、奥地利、丹麦、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共计45条,总长11000公里。
纵观世界各国的高铁建设,多为经济实力雄厚的发达国家。说明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铁路交通的升级换代是必然的趋势,发展高速铁路是科技的进步,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世界其他国家的高铁建设历史早于我国十几甚至几十年,为我国建设发展高铁获得了有利的经验与资源。
建设高速铁路对全社会带来的利好:
利于社会公共交通资源的合理分配、利用
带动高速铁路建设上、下游行业、企业的发展壮大
利于民众出行的便捷度、高效性、以及大幅提高铁路交通的辐射范围
利于提高铁路交通行业的创新、收入,增强铁路交通行业的现代化经营和行业竞争力
快速带动高铁沿线城市的发展、投资环境,联通落后地区与繁荣地区的经济联系
我国首条高速铁路的建设计划是始于1990年提出的:从北京-上海的京沪高速铁路建设。
北京
位于北纬39°56′,东经116°20′。全国政治、文化、交通、旅游和国际交往的中心。
北京西拥太行、北枕燕山,东临渤海,南面华北大平原,是连接我国东北、西北和中原的枢纽。
我国四大直辖市之首。
2007年北京市主要经济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亿元)
占全国比例
%
人均GDP(元)
56044
全国排位
2
居民储蓄存款额(亿元)
占全国比例
%
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1989
全国排位
8
全市常住人口(万人)
1633
占全国比例
%
上海
位于北纬31°14′,东经121°29′。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国际著名港口城市。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前缘,北界长江,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地处南北海岸线中心,长江三角洲东缘,长江由此入海,交通便利,腹地宽阔,地理位置优越。
2007年上海市主要经济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亿元)
占全国比例
%
人均GDP(元)
全国排位
1
居民储蓄存款额(亿元)
占全国比例
%
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3623
全国排位
4
全市常住人口(万人)
1858
占全国比例
京沪高铁研究报告(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