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论学术论文不端行为的成因分析.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论学术论文不端行为的成因分析.doc浅论学术论文不端行为的成因分析
论文关键词:学术不端行为学术论文不端行为成因科学体制科学道德
论文摘要:本文试从社会环境、科学界和科研人员三方面剖析学术论文不端行为的成因,认为社会大环境因素的不良影响、科学体制的不健全和科研人员自身的道德素质不高共同导致了学术论文不端行为的发生。
学术论文不端行为是最普遍、最严重的一种学术不端行为,以前人们一直以为抄袭剿窃等问题只出现在那些学术水平低的高校和年轻学者的身上。但从业已曝光的北大王铭铭事件、上海吴黎明丑闻以及贝尔实验室舍恩事件等来看,一些名牌高校、科研机构同样存在学术论文不端行为,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已引起众多学者乃至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4年2月,在中国科协举办的第六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科协科技工道德与权益工作委员会提出我国当前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中不端行为的七种表现形式川,其中前五种属于学术论文不端行为,可见其严重性。本文试从社会环境、科学界和科研人员三方面剖析学术论文不端行为的成因。
1扫描学术论文不端行为

(1)抄袭剿窃行为。抄袭剿窃行为是最常见的论文不端行为,通常指公开抄袭剿窃他人的实验数据或图表分析,将他人的论文改头换面据为己有,等等。有人把论文抄袭剿窃的方法归结为“全篇搬用法”、“偷观点偷思想—隐性剿窃法”、“化名剿窃法”、“拼装法”、“明编实抄法”等几种,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引用、参考了他人作品,却不加以(3) 科学界的“马太效应”。科学成果得到承认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朱克曼对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研究显示,有许多科学家做出了不低于诺贝尔获得者水平的成就,却因奖额少,没有获奖,屈居于“第四十一席位”。默顿由此研究了科学奖励制度以及与此相关的同行评议和承认,发现科学界总是趋向于把荣誉给予那些已出名的人,那些有声望的科学家,因为荣誉背景的原因更容易获得承认,而那些不出名的却得到少子其成果的荣誉,他把这种不合理现象称作“马太效应”。马太效应的存在又强化了科学分层,加剧了科学界的不平等。受马太效应和权威结构的消极影响,名流集团往往得到多于其贡献的荣誉,科学权威的先赋地位会对科学评价过程产生影响,由权威做出的鉴定往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评议人可能出于尊敬或担心冒犯科学权威,有意偏向其成果,这就使得这些科学名流免于严格审查,而年轻科研人员的新成果却无法得到应有的承认。
(4)竞争的激烈。科学竞争能给科研人员施加压力、催其奋进,是科学持续发展的动力,缺乏竞争往往会窒息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但过于激烈的竞争也会引发内部的相互攻击、低毁等。据统计,牛顿时代全世界科学家的总数不到80人,到1750年,也没有超过200人,直到1850年世界上称得上是科学家的也只有721人。随着科学事业的发展,科研队伍越来越庞大,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普赖斯在《小科学?大科学》一书中指出科学家人数要比整个人口增长更快,总人口翻一番,科学家翻三番。较之从前,有更多的人卷人了科学事业,科学变成了一种维持生计的方式,成为众多人谋生的手段。在某种程度上,科研人员得不到资助就意味着其无法维持生计,因此他们不可能再单纯为科学而科学,还不得不考虑生活收人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完全满足庞大的科研队伍需求,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竞争的残酷性,一些科研水平低的人员为了维持生计或为了评上职称,只得

浅论学术论文不端行为的成因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52 KB
  • 时间2018-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