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级行政管理专业刘维
读了《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颇有感触,此书是由美国著名政治学家、行政学家B·盖伊·彼得斯博士编写的关于行政改革的一部理论力作。该书从分析传统行政模式出发,阐明了各国政府竭力构建新治理模式的原因,并从各国政府的革新主张和主要发达国家的政府改革实践中,梳理归纳出四种未来政府的治理模式:市场式政府,参与式政府,弹性化政府,解制型政府。这四种政府治理模式各有不同的理论基础,适用于不同的政府体制。对每一种政府治理模式,作者都从问题,结构,管理,政策制定和公共利益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政府改革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而且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政府存在,这一过程就永远不会停止。就某种程度而言,实际工作者和学者们不断寻求促使政府更好运作的新方法本身就证明了人们期望改善政府行为的愿望。这种不断寻求更好实现政府职能的方法的努力也反映了在什么是好政府这个问题上很难达成共识。一些人希望有一个效率高、成本低的政府,而另一些人可能会接受一个成本高的政府,因为这样的政府能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还有一些人可能会更多地根据政府行为的过程而不是行为的本质来评价政府。
“政府治理”,作为政治科学和行政科学的基本范畴,是指有效运用国家权力,把政府的人力、物力、资金、信息等各种资源合理地组织起来,协调政府内部对策与外部的各种关系活动的集合。经过组织、领导、控制等一定的行政过程,向社会和公众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国家的职能和目标等一系列活动的集合。其实质在于运用公共权力,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实现社会公共利益。
在此我仅以自己的一点浅薄认识谈谈对解制型政府的看法,
“解制型政府模式”( Deregulating GovernmentModel ),又称非管制政府模式,它的基本涵义是指通过取消公共部门过多的规章制度,取消过程取向的控制机制,相信并依靠公务员的责任心、潜力和创造力,来提高政府的行动水平,让政府更具有创新性和效率。
解制型政府模式的出现,在传统的“照章办事”的国家绝非偶然,其动因是多方面的;其一,过多的内部控制严重地损害了政府效率。其二,过多行政规则使得公共部门行动迟缓,缺乏弹性和回应力。其三,公务员制度变成了迷宫,管理者的
“进、管、出”问题丛生。其四,政府采购制度引发了贿赂和选择性签约等弊端,政府支出变相增长。解制型政府模式就是要打破这些条条框框,清除政府管理实质以外的其他附着物,让政府最大限度地释放潜在的能量和创造力,以新的创造性工作改进社会的整体利益。
解制型政府模式不太看重结构,其着眼点主要在程序和有效行动的能力等方面,目的在于激发传统官僚机构官员的积极性和活力。它主张,不管是官僚体制还是非官僚体制,只要能够有效运转就行。因而,它并不像其他模式对官僚体制刻意贬斥,相反,认为官僚体制是可以接受的,甚至认为是求之不得的。由于这一模式不反对传统的政府结构,因此在管理上支持官僚机构的高层决策者依靠一定的行政文化来调动整个机构的行动。这种行政文化主要是指公务员的伦理道德在行政活动中的驱动力量,管理者必须依赖相信个人,依赖个人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来达到管理目标,在美国某些洲取消了政府采购的一些规章制度,废除了长达近万页的人事管理手册。但是,人们也不无担忧地认为如果没有公务员的觉悟和高尚的道德信念作基础,一些组织和
读未来政府的治理模式有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