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郭沫若主要翻译思想.ppt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郭沫若主要翻译思想
班级:英语1103班
姓名: 田小星
学号:1101901307
郭沫若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开贞,号尚武,笔名沫若,四川乐山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文学家、诗人、剧作家、思想家和翻译家。他也是创造社的领军人物,在文学创作和翻译方面都颇有创造,郭沫若翻译介绍外国文学是从“五四”前夕开始的。大约在1917年左右,他就开始从英文翻译泰戈尔、海涅等人的诗歌,这是他翻译实践的起点。郭沫若不但在翻译实践方面硕果累累,在翻译理论方面也颇有建树,他的翻译思想在中国翻译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郭沫若的主要译作:
《浮士德》
《少年维特之烦恼》
《雪莱诗选》
《战争与和平》
《血路》
《政治经济学批判》
《茵梦湖》
《神曲》
《哈姆雷特》
浅谈郭沫若的主要翻译思想:
纵观郭沫若的翻译言论,发现他的翻译思想立论新颖,值得我们研究。本文试从译者伦理观、翻译动机论、翻译创作论三个方面对他的翻译思想进行简单的讨论。
一、译者伦理观
在《理想的翻译之我见》一文中,郭沫若认为理想的翻译对于原文的字句,原文的意义,自然不许走转,而对于原文的气韵尤其不许走转。这样的译法取决于以下先决条件:译者的语学知识要丰富,对于原书要有理解,对于作者要有研究,对于本国文字要有自由操纵的能力。这说明他强调翻译工作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从事翻译工作要有严肃的态度。译者应该唤醒译书家的责任心。读者应该从教育着手,劝知识未备的青年先从事基础知识的储积,多培养直接读外籍的人材;望国内各大书坊多采办海外的名著。
二、翻译动机论
郭沫若认为,文学研究不论研究作家或研究作品,都属于研究者的个人自由;而文学的介绍,当然比个人介绍多出三个因子来:文学作品,介绍家和读者。介绍者是三个因子中最重要的一个,他对文学作品有选择之权,对读者有指导之责。郭沫若还就介绍家即翻译家的态度论述了翻译的动机。他认为如果翻译家对于自己要译的作品能涌起创造的精神、有精深的研究和正确的理解,能充分理解作品的表现和内涵,能把自己的创作精神融入原作中并进行移译,那么他的译品必然会能引起一般读者的兴趣,必然能产生极大的效果。
三、翻译创作论
(1)郭沫若指出文学翻译“与创作无以异”,“好的翻译等于创作,甚至超过创作”,因此,文学翻译须“寓有

郭沫若主要翻译思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bfc1172
  • 文件大小481 KB
  • 时间2018-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