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的规章制度
论富士康公司管理制度的缺陷摘要:富士康强大的制造力背后,是一线员工扭曲的心理健康和强大的精神压力。本文依托于近期富士康公司频繁的员工跳楼自杀事件,以期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分析富士康公司存在的问题。关键词:富士康企业管理制度由于频繁的员工跳楼自杀事件,富士康公司几乎以一种被动的姿态霸占了全年的新闻头条,继而引发了社会对与当今社会上一线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反思与关注。而事实上,员工心理扭曲的背后,真正应该被我们重新审视的,是以富士康为代表的制造业公司的管理制度。
一、泰勒式科学管理思想在富士康出了什么问题?诸如富士康此类的制造业公司,其活力主要依赖于数量庞大的一线体力劳动者的工作效率,因而古典管理理论中的泰勒式科学管理思想毫无疑问成为管理者的首选。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主要包括一下三个方面:管理职能与作业职能的分离;实行管理科学化,即:工作定额制度、“第一流工人”制度、激励性付酬制度、标准化制度和例外制度;管理的实质是对生产力的发展。对于现今在社会上活跃着的企业来说,管理职能与作业职能的分离几乎已经不是问题;富士康最大的问题出在对管理科学化的实行上:首先我们来看工作定额制度:泰勒提出的工作定额制度的意义在于——通过对动作、工序的分析,研究并得出合理的日工作量。富士康也是有日工作量的,但这个日工作量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订单数量,订单多了工人们就要赶工,订单少了则强迫员工休假不给工资。因此工作定额制度在这里也就丧失了不少的科学意义。
再来看第一流工人制度,泰勒认为,人具有不同的禀赋和才能,只要工作合适,都能成为一流工人。
(合适=适合+喜欢)其实就一线员工的工作性质来看,流水线式的工作模式不需要太多的禀赋和才能。但依据影响人工作成绩的示意公式:工作成绩=能力*干劲,当能力不是决定性因素的时候,如果员工的干劲为0时,能力的存在价值也就不大了,也就是说,在一个压迫、过分严格的企业环境下,员工缺少工作意愿将继而连锁性地导致一系列与公司和员工均不利的结果。现在我们来看问题最大的激励性付酬制度:依泰勒的观点,应通过差别计件制,按照工人是否完成定额采取不同的工资率。古典管理理论中付酬的评判标准在于是否完成定额,而这一制度在富士康这里竟演变扭
富士康的规章制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