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管理类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的目的
任何研究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往某个方面深化的尝试,都具有承接性。因此,文献综述是研究的第一步,其目的在于了解前人说过些什么,而这实际上也决定了我们能够说些什么。具体地,对于要研究的对象,我们必须弄清:
(一)前人是否说过
要知道前人是否说过,关键是要进行充分的文献检索。互联网的出现以及在线数据库的广泛应用为我们的文献检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目前,各大学的图书馆均购买了较为齐全的中英文数据库,使我们足不出户就能查到几乎所有的文献,省却了以往做研究非跑图书馆不可的麻烦。如果文献搜索结果表明自己拟做的研究别人已经做过,那么就没有必要做无为的重复,而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改换研究角度、重点或方法。
(二)前人说过什么
要想知道前人说过什么,就必须解答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前人研究的对象是什么(what)、研究对象的表现方式和特征是什么(how)以及对于这些表现方式和特征有何解释(why);然后是前人观点的异同点是什么、这些观点是否可以分类、如何分类、观点之间的前后时间关系和逻辑关系是什么。
搞清楚(一)别人是否说过、(二)说了什么,是我们进行学术创新的重要基础。
(三)前人是怎么说的
在文献综述时不仅仅要综述观点,还要综述研究方法(即别人是怎么说的)。方法的发展和进步会在很多方面改变已有的观点。随着数据获取途径的增多和获取技术的改进,总的来说,针对某一对象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会越来越多。因此,当我们发现某类文献主要以使用某一种或某几种研究方法为主、对其他研究方法应用较少的时候,就应该考虑能否采用其他方法特别是比较新的研究方法,以便通过方法创新来实现观点创新。
(四)谁、何时、何地说过
这组问题主要描述相关观点演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包括观点在不同地域、不同时间上的变化。例如,总体上看,受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以及文化差异性的影响,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会
出现较大的差异,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感知及满意度。另外,了解“是谁说的”对于我们认识相关观点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也有帮助。例如,战略管理研究中定位学派的“五力模型”是波特于1979年提出的,当我们知道波特是哈佛商学院和哈佛经济系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之后,就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模型与哈佛老一代经济学家提出的SCP框架之间的承接关系。
实际上,如果我们能够在文献综述的过程中回答好上述四方面的问题,那么就可以基本上确定我们要做的研究或要写的论文的创新点、主要研究思路和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可以说,做好文献综述,研究工作就完成了一大半,剩下的问卷设计、实地调查、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等工作便会水到渠成。
二、如何寻找代表性文献
文献综述的第一步是查找文献,也就是搜集要综述的素材。一种常见的方式是直接进入各个数据库(KI),在“文章标题、关键词和摘要”这一搜索项中填入搜索信息(如填入“服务质量和满意度”),再执行搜索命令。然而,在国、内外各种刊物层出不穷、文章不胜其数的情况下,我们很可能搜索到多达数百篇(有时甚至上千篇)的文献,以至于无从着手阅读、分析。我们建议首先应该重点搜集和阅读有代表性的文献,特别是对相关研究产生重大影响的种子论文(seminal paper),然后再搜集和阅读次要一些的文献。那么,如何查找
管理学文献综述写作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