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村并点_的思考
‘‘迁村并点’’的思考
朱郁郁孙娟
【摘要】新时期“迁村并点”成为许多地区的实践热点,它是将现有的规模小、用地大、基础设施落后的自然村居民迁入择点
而建的中心村或集镇。迁村并点可以合理利用土地,优化资源配置,节约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投资,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但迁村并点同时也遭遇障碍重重,包括资金、制度、观念等各个方面,且各地的迁村并点实践中也存在一些误区,这需要引起
广大学者的关注。本文分析了迁村并点的必要性、存在问题以及出现的一些误区,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各地迁村并点实
践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农村;迁村并点;规划;思考
“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
大历史任务,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数千年以来,农村的建设布局方式从未改变,一直保
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持着相对粗放的土地利用方式。据统计,目前我国村镇建
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农村居民点
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接近于河南省的总面积,人均用地
成为新时期政府工作的重点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此背 185m2,远远超过国家标准。北京市2003年农村居民点用
景下,“迁村并点”也同样成为规划界研究热点,但笔者对地面积842m2,人均建设用地面积达到265m2左右。而根
目前许多城市大刀阔斧地进行村庄撤并存在一些疑惑。据卫星影像的判读,苏州的农村人均建设用地为206m2/
究竟迁村并点的动力是什么?它的障碍是什么?实践中人,均大大高于国家标准(50~150m2/人)。农村土地利用
存在什么问题?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和参加社会主义新农集约化程度偏低在全国各地都比较突出。而城市经济的
村规划实践,得到一些启发,希望能为今后的“农村居民点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强,客观上要求城市建设用地的相应
布局规划”的实践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增加。但中国的国情是人口多耕地少,从粮食安全的角度
出发,必须保证一定的耕地面积。城市用地的增加必须通
1 迁村并点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过农村用地整合实现,通过合理的选址和紧凑的布局,
“迁
”工作的实施可有效节约土地资源,充分挖掘农村
中国已经进人快速城市化时期,2005年城市化水平达土地潜力。
到43%山,%的增长速度快速前进,每年约
有400万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同时,,在我国许多生态环境较为恶劣或生
城务工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已占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一线态敏感地区内仍然存在许多村庄,这些村庄一般人151较
少,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匮乏,但村民人口的自然增长和开
从业人员总数的50%以上(周济,2005)。农村居民基础人
群大量进入城市,就业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导致农村住宅发行为的不断增多也对脆弱的生态环境产生破坏。将生
空置、人口结构老年化、农民职业非农化等现象普遍存在, 态环境恶劣或生态敏感区内的村庄逐步迁出既可以改善
迁村并点的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