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菌病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布鲁菌病
英文名称:
brucellosis
定义:
由布鲁氏杆菌所引起的疾病,传染源以家畜为主,接触传染为主要途径,它们在蜱体内有繁殖和感染的能力。
应用学科:
昆虫学(一级学科);蜱螨学(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布鲁菌病(brucellosis,布病),也称波状热,是布鲁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病情轻重不一的发热、多汗、关节痛等。
目录
症状
分类
病理
【病原学】
【发病机理】
【病理改变】
临床诊断
【诊断】
【流行病学】
【并发症】
【辅助检查】
【鉴别诊断】
治疗措施
急性感染
慢性感染
预后
症状
分类
病理
【病原学】
【发病机理】
【病理改变】
临床诊断
【诊断】
【流行病学】
【并发症】
【辅助检查】
【鉴别诊断】
治疗措施
急性感染
慢性感染
预后
展开
编辑本段症状
本病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就个别病人而言,其临床表现可以很简便,仅表现为局部脓肿,或很复杂而表现为几个脏器和系统同时受累。羊型和猪型布鲁菌病大多较重,牛型的症状较轻,部分病例可以不发热。
国内以羊型布病最为多见,未经治疗者的自然病程为3~6个月(平均4个月),但可短仅1个月或长达数年以上。
本病的病程一般可为急性期和慢性期,牛型的急性期常不明显。
潜伏期7~60日,一般为2~3周,少数患者在感染后数月或一年以上发病。实验室中受染者大多于10~50日内发病。
编辑本段分类
人类布鲁氏菌病可分为亚临床感染、急性和亚急性、慢性感染、局限性和复发感染。
一亚急性及急性感染病多缓起,急骤起病者约占10~30%。少数患者有至数日的前驱症状,如无力、失眠、低热、食欲症、上呼吸道炎等。急性期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45%~100%)、多汗(40%~95%)、乏力(30%~10%)、关节炎(70%~90%)、睾丸炎(占男性病例的20%~40%)等。
热型以弛张型最为多见,波状型虽仅占5%~20%,但最具特征性,其发热其增殖为2~3周,继以3~5日至2周无热期后热再起,如此循环起伏而呈波状型;多数患者仅有2~3个波,偶可多达10个以上。其他热型尚有不规则型、持续低热等。
多汗是本病的突出症状,每较其他热性病为著。常于深夜清晨热急骤下降出现大汗淋漓,大多患者感乏力、软弱。
关节疼痛常使患者辗转呻吟和痛楚难忍,可累及一个或数个关节,主要为骶髂、髋、膝、肩、腕、肘等大关节,急性期可呈游走性。痛呈锥刺状,一般镇痛药无效。部分患者的关节有红肿,侧有化脓。局部肿胀如滑囊炎、腱鞘炎、关节周围炎等也较多见。肌肉疼痛多见于两侧大腿和臀部,后者可出现痉挛性疼痛。
睾丸炎也是布病的特征性症状之一,乃睾丸及附睾被累及所致,大多呈单侧性,可大如鹅卵,伴明显压痛。
次要症状有头痛(30%~84%)、神经痛、肝脾肿大(约50%)、淋巴结肿大等,皮疹较少见。
二慢性感染特点为:①主诉多,尤以夜汗、头痛、肌痛及关节痛为多,还可有疲乏、长期低热、寒战或寒意、胃肠道症状等,如胃纳差、腹泻、便秘等,还可有失眠、抑郁、易激动等,易被诊为神经官能症。②急性期遗留的症状
布鲁菌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