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节约用水征文2篇
【篇一】
一条鱼的一生有多长?我不知道。
但人们都说鱼的记忆很短,只有七秒,可我知道不是的,鱼的记忆很长,长到可以在多年后的今天依然清晰地向我诉说它的一生。
说它如何死去,干枯,变为枯骨。
这条鱼来自泥土,它是被人从地下翻出来的。我不知道它来自哪个湖泊,来自哪片水域,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水枯了,它死了。
是的,鱼是被旱死的。它告诉我,它曾在水中畅游,那时事事无忧。但是后来,它开始在浅水中挣扎,耗尽了所有力气,却无望而死。
你见过鱼的眼泪吗?我见过,这条鱼说着当年的经历就哭了。这时我才惊觉,原来,鱼竟是有眼泪的。
“那你们为什么不迁到另一片水域呢?”我问它。它却摇了摇头说:“走不了,四周的水都干了。”
它告诉我,当年这片土地上有一片完整的流域,物种丰富,应有尽有,但是后来水枯了,能走的都走了,像它们这样走不了的只能在这儿等死。
我抬头去看这片荒芜的土地,很多地方都因为干枯有了裂缝。看着眼前的土地,我很难想象当年这片土
地上的盛景,毕竟它只剩下了一片荒芜和黄色。黄昏下,我仿佛看到了这条鱼是怎样在干涸的河道上苦苦挣扎。我的心忽然被刺痛了,我们都做了些什么?
我问它这片流域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它又是一副泫然欲泣的样子。它说,那时候,人还很少,这里的水源还丰富,后来,人越来越多,水就慢慢变少了。最开始,他们拿着小容器来盛水,后来,容器越来越大,越来越大,一直到这片水域干枯。
“那他们都拿这些水来做什么了呢?这么多水,并非短时间内便可以枯竭的。”“它们都从地下河流走了,那可还是清水啊!”它哭着说。“地下河?是下水道吧!”我一时之间竟无话可说,我要说些什么呢?说我曾如何把它们的救命水无情的倒进了下水道?我说不出口,这一刻我是这么深切地愧对它,我不忍直视它的眼泪,它的眼泪,滴滴诛心。
我把这条鱼带着,带到了海洋里,它生前没有到过这么宽广的水域,那就让它死后在这里长眠吧!土地不是它的家,落叶总是要归根的。
可我这个不知从何时、何地来的人,竟被一条鱼的眼泪诛了心。
【篇二】
一、中华第一位河长——鲧
据《史记·夏本纪》载:“当帝尧之时,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尧曰:‘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四岳曰:‘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
以上记载说明,当天下洪水滔滔,水灾为民众大害之时,最高统治者把选取治水首领当作头等要事。最后在有争议之中选定了鲧为治水责任人,并严明责任要求。当时洪水滔天,水环境十分险恶,这河长治的是普天之下的大洪水,任务极其繁重。
鲧是治水能人,治水不可谓不尽力,他埋头苦干,勤劳敬业,持之以恒地连续在艰难困苦中度过了九年的治水岁月。《山海经·海内经》载,治水中鲧还不顾自身安危“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也可谓是舍生忘死之举。然即使如此,水患还未治平。
历史时期的特大洪水原因众多,控制殊非易事:在滨海地区,卷转虫海侵引起沧海变幻,海水倒灌平原;在江河上中游,可能有极端气候作怪,或者地震形成巨大堰塞湖,山崩地裂造成水道变迁、洪水泛滥的自然现象,非人力所可抗拒。鲧治水的做法是继承前人
经验“障”和“堙”,也就是
最新节约用水征文2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