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茵陈蒿的药理作用研究.doc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茵陈蒿的药理作用研究.doc茵陈蒿的药理作用研究
【关键词】茵陈蒿利胆药理作用
茵陈蒿,别名绵茵陈、绒蒿、马先、婆婆蒿、野兰蒿等,全草入药。本文仅就茵陈蒿的性状鉴别、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简介如下。
1 性状鉴别
药材性状绵茵陈:多卷曲成团状,灰白色或灰绿色,全体密被白色茸毛,绵软如绒。茎细小,~ cm,~ cm,除去表面白色茸毛后可见明显纵纹;质脆,易折断。叶具柄:展平后叶片呈一至三回羽状分裂,叶片长1~3 cm,宽约1 cm;小裂片卵形或稍呈倒披针形、条形,先端锐尖。气清香,味微苦。茵陈蒿:茎呈圆柱形,多分枝,长30~100 cm,直径2~8 mm;表面淡紫色或紫色,有纵条纹,被短柔毛;体轻,质脆,断面类白色。叶密集,或多脱落;下部叶二至三回羽状深裂,裂片条形或细条形,两面密被白色柔毛;茎生叶一至二回羽状全裂,基部抱茎,裂片细丝状。头状花絮卵形,多数集成圆锥状,~ mm,直径1~ mm,有短梗;总苞片3~4层,卵形,苞片3裂;外层雌花6~10个,可多达15个,内层两性花2~10个。瘦果长圆形,黄棕色。气芳香,味微苦。
栽培要点产地:陕西、山西、安徽。采收加工:春季幼苗高6~10 cm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时采割。除去杂质及老茎,晒干。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习称“茵陈蒿”。
2 药理作用

茵陈蒿是中医临床治疗黄疸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实验研究证实茵陈的多种制剂和成分如煎剂、水浸剂、挥发油水浸剂、挥发油、醇提物、茵陈色原酮、甲基茵陈色原酮、二甲氧基香豆素、对羟基苯乙酮、绿原酸、咖啡酸等,均有促进胆汁分泌和排胆作用,在增加胆汁分泌的同时,也增加胆汁固体物,胆酸和胆红素的排出量。茵陈蒿煎剂可降低麻醉犬奥狄氏括约肌紧张度。6,7二甲基香豆素与栀子所含的京尼平对促进大鼠胆汁分泌有协同作用。采用正交设计法,用复方茵陈胆道汤对狗进行实验观察,证明促进胆汁流量以茵陈最好,大黄次之,金钱草、栀子再次之,降低括约肌紧张度则以柴胡最佳,茵陈蒿作用次之[1]。茵陈水煎剂对小鼠肝药酶有诱导作用,这可能与其利胆、退黄作用有关,因为肝药酶除参与药物代谢外,还参与胆汁酸、胆红素、类酯和某些有毒物质的代谢[2]。海洲蒿与茵陈为同属不同种植物,山东省也作茵陈用。其水煎液的利胆作用尚优于茵陈[3]。该植物含有咖啡酸和绿原酸,后者含量是同期茵陈的2~3倍。
胆道蛔虫症茵陈30~60 g,水煎顿服治疗胆道蛔虫症78例,服药后10~20 min,疼痛消失64例,20 mi

茵陈蒿的药理作用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48 KB
  • 时间2018-06-0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