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之亲尝汤药
第九讲朱熹与宋明理学
本讲主要内容
1、朱熹的生平
2、朱熹的理学思想的主要观点
(1)理气说
(2)心性说
(3)格物致知说
3、宋明理学及其影响
2018/6/4
2
2018/6/4
3
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所创立的理学发展至南宋,日趋成熟,进入理学体系的完善时期。朱熹吸取北宋五子的理学成果,建立起庞大的理学体系,成为理学的集大成者。不仅如此,朱熹还对儒家以外的其他诸多门派的学术多有涉猎,尤其是对道家、道教之学更有独到的研究,他在天文学、历法、地理学等方面也有比较深入的探讨。故而,所谓“集大成”实际上具有相当广泛的学术文化与自然科学的背景。
2018/6/4
4
一、朱熹的学术生涯
2018/6/4
5
朱熹(1130——1200)
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晦翁等,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他生于福建尤溪,长期活动于福建,晚年定居于建阳(今属福建)的考亭,其学被称为“闽学”,其学派称为考亭学派。
2018/6/4
6
乾道三年(1167),朱熹到潭州(今属湖南长沙),讲学于岳麓书院。乾道六年(1170),在建阳筑寒泉精舍,著述讲学。淳熙二年(1175),在寒泉精舍研读周敦颐、二程和张载的著作。并从中选取622条语录,编成《近思录》,作为理学的入门书。
2018/6/4
7
淳熙四年(1177),编成《论语集注》、《孟子集注》、《论语或问》、《孟子或问》、《诗集传》、《周易本义》等著作,标志其理学体系的形成。
2018/6/4
8
淳熙六年(1179),重建白鹿洞书院。淳熙十年(1183),在武夷山修建武夷精舍,授徒讲学。绍熙三年(1192),于建阳考亭建竹林精舍(即考亭书院)讲学。绍熙五年(1194),朱熹重修并扩建岳麓书院,并经常到此讲学。同年,扩建竹林精舍,更名为“沧州精舍”,并一直在此授徒讲学,著述立说。
2018/6/4
9
朱熹一生著述颇丰,主要有《四书集注》、《周易本义》、《太极图说解》等。
后人将其论文及书信等汇编成《朱文公文集》(包括《文集》一百卷、《续集》十一卷、《别集》十卷)和《朱子遗书》一百零三卷;将其讲学的语录分类汇编成《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
朱熹历仕高、孝、光、宁四朝,其中在地方作官约10年,镇压过农民起义,也惩办过贪官污吏,减免过赋税,在朝廷作官仅几十天时间,多次上书,一度抗金,又主和,后期又主张抗金,情况较为复杂,而一生中的40年用于讲学和著述,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对后代发生过重大影响。
2018/6/4
10
朱熹和宋明理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