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白洋潮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背诵第三段)。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白洋潮景色的壮丽之美。
3、欣赏课文,指导学生揣摩作者写景笔法之妙。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景物描写方法。
说明:《白洋潮》是一篇精彩的游记。课文对于白洋潮来潮时不同角度的景致进行了细腻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白洋潮的壮丽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和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景手法,更是令人赞叹。通过对于它的学习,让学生逐步接触、了解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引起学生学习古代诗文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学作品的美,初步了解我国古代散文取得的辉煌成就。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在初步朗读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比喻写景的方法。
2、难点:品析课文,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
说明: 基于初中学生的特点和知识结构,教学重点放在以引导学生体会白洋潮景观的壮丽入手,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比喻等修辞,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景手法上,这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同时应以诵读法贯穿始终,读读译译,想想品品,通过多种朗读方法,使学生能对课文的理解层层深入,并能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写景的手法,以古鉴今,提高学生的现代文写作能力。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
2、理清层次,学习第一部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海水涨潮吗?好,我们一起来欣赏海水涨潮的画面。(多媒体显示)同学们,看过这些美好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呢?
是啊,壮丽的白洋潮吸引了多少人为之而摧眉折腰,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它的俊美。而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就以其精妙的笔法为我们揭开了白洋潮的面纱,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张岱的笔端,去感受那气势宏伟的白洋潮。(板书课题)
二、走近作者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的一位散文家、史学家,还是一位精于茶艺鉴赏的行家。 一生落拓不羁,淡泊功名,具有广泛的爱好和审美情趣。他喜游历山水,深谙园林布置之法;懂音乐,能弹琴制曲;善品茗,茶道功夫颇深;好收藏,具备非凡的鉴赏水平;精戏曲,编导评论追求至善至美。其小品文声誉尤高,多描写江南山水风光,民风民和对过去生活的回忆。文笔丰神绰约,富有诗意。《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被誉为明末杰出的散文家和历史学家。
十六、十七世纪的中国出现过群星灿烂、人才辈出的文化景观,张岱是其中一颗明星。他出身于绍兴一个官宦世家和书香门第。受家庭学术氛围熏陶,张岱的学问非常渊博,而且极富才情,多才多艺。张岱五十岁时,清兵占领绍兴,国破家亡。张岱的许多亲朋或自
尽或出家或就义。岱本欲殉国,为完成自传体明史巨著《石匮书》,忍辱偷生,辗转逃亡,生活极度困窘。
三、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1)正音:
戊(wù)遄(chuán)踵(zhǒng)擘(bò)蹴(cù)镞(zú)飓(jù)辟(bì)礴(bó)龛(kān)赭(zhě)漱(shù)湫(qiū)
(2)重点字词:
故事:旧例。喧传:哄传。
吊:哀悼。海塘:海堤。
遄:急速。踵至:一个接一
白洋潮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