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度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
第五章网络计划技术与进度管理
1 网络计划技术概述
2 常用网络计划技术
3 建设项目进度计划
5 建设项目进度控制
4 建设项目进度计划的检查与调整
网络计划技术概述
20世纪50年代后期
计划管理和系统分析方法
双代号网络计划
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
网络计划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1956年,美国杜邦化学公司开发了关键线路法(Critical Path Method,简称CPM)。
1958年,美国海军军械局开发了计划评审技术(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简称PERT)。
20世纪60年代初期,网络计划技术在美国得到了推广。
1965年,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应用统筹法。
网络计划技术的分类
肯定型网络计划
非肯定型网络计划
工作之间逻辑关系和持续时间的确定程度分类
网络计划技术的分类
按网络计划的基本元素──节点和箭线所表示的含义分类:
双代号网络计划(工作箭线网络计划)
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单代号网络计划(工作节点网络计划)
事件节点网络计划
利用网络图模型,明确表达各项工作的逻辑关系
通过网络图时间参数计算,确定关键工作和关键线路
掌握机动时间,进行资源合理分配
运用计算机辅助手段,方便网络计划的调整与控制
网络计划技术的特点
特点
常用网络计划技术
双代号网络计划
基本概念
1) 箭线(工作)
2) 节点(又称结点、事件)
3) 线路
4) 逻辑关系
工艺关系
组织关系
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
(1) 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的特点
1) 时标网络计划兼有网络计划与横道计划的优点,它能够清楚地表明计划的时间进程,使用方便;
2) 时标网络计划能在图上直接显示出各项工作的开始与完成时间,工作的自由时差及关键线路;
3) 在时标网络计划中可以统计每一个单位时间对资源的需要量,以便进行资源优化和调整;
4) 由于箭线受到时间坐标的限制,当情况发生变化时,对网络计划的修改比较麻烦,往往要重新绘图。但在使用计算机以后,这一问题已较容易解决。
(2) 时标网络计划的编制
1) 间接法绘制
2) 直接法绘制
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
05网络计划技术与进度控制1.0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