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林家铺子赏析
一、电影与小说的区别
今天去翻了一下茅盾的《林家铺子》的小说,才发现这么长的一部影片原来是改编自属于中短篇小说的。之前一直都没有福气去阅读茅盾的小说,今天算是大饱眼福了。从小说的篇幅来看,我们就很容易知道电影比书上的内容多了很多细节上的补写,在情节上更显优势。例如,影片的开始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小河,故事的开始是明秀在学校被同学嘲笑的镜头,但是小说上一开篇就写明秀回家以后的状况。林老板去强行拿回面盆抵王老板那里欠下的款项的时候的那些片段,不管王老板妻儿如何哭诉其苦况的那些片段,书上也没有详细地描述。还有讲到后面钱庄扣押庄票,林老板去钱庄求情的这一段书上也只是一笔带过。总体来说,看电影比看小说要来得更能撼动人的内心世界。电影里有细腻的心理和动作的表现,情节更加连贯。
以前看别的后来拍成了电影的小说,总会有一种感觉就是电影里把好多小说里头的细腻的人物心理描写、动作神态描写都表现得不好,更有甚者这些都被删掉,所以后来就不爱看改编自小说的电影。以前还有一个感觉就是电影里的发展情节都很快,完全不按套路出牌。看过小说原版的就会发现很多该出现的情节都被“和谐”掉了。例如《暮光之城》,情节发展快到让人受不了,一本厚厚的书拍出来就1、2个小时的电影。但是《林家铺子》我还是比较建议看电影。
《林家铺子》这部电影却和我之前的对改编自小说的电影的看法不一致,导致我对改编自小说的电影有了新的认识和看法,可能是时代不一样,所以导演和编导的风格不一样吧。如果只看小说,可能《林家铺子》还不会给大家一个很好的印象。电影版的《林家铺子》从内容、音乐、演员各方面都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崭新的细腻的故事,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当时处于那个社会阶层的民族工商业者的困境。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残酷的社会现实就这样活生生地摆在我们的眼前。这个主题充斥了整部电影,让人不免感到悲哀,为一个善良的店老板最后如何拿着老弱病残的血汗钱逃跑而悲哀,为党部、商会会长、局长如何压榨小店而悲哀….
不得不说《林家铺子》这部电影比小说好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电影里演员的实力演出。特别是饰演林老板的谢添,他细腻的演出把林老板这种夹在贫苦老百姓和上级奸商之间的痛苦、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同情那些被剥削的人,却逃脱不掉他自己剥削别人的命运。
二、电影《林家铺子》影评与赏析:
该片改编自茅盾同名小说,它不仅以其沉郁的现实主义色彩作了对茅盾作品的形象注解,还呈现出它特别作为一部现实主义影片的示范性。
《林家铺子》讲述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发生在浙江杭嘉湖地区一个小镇上的一家普通店铺“林家铺子”倒闭的故事。影片围绕着“林家铺子”如何倒闭这一问题,折射出当时的外族入侵、国内政治黑暗、民族工商业的凋敝和农村经济的破产等一系列连带问题。可以看出,“林家铺子”乃是当时广阔社会的一个缩影,是一个典型性的形象呈现。影片由于把主人公的个人命运同特定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结合起来,牢牢掌握林家铺子的兴衰与整个社会动乱的内在联系,因此大大加强了林老板形象的历史真实性,突出了影片的社会意义。影片以这种以点代面、侧面描写的艺术手法来揭示三十年代初中国社会复杂的阶级矛盾。
在影片的开始部分,当小镇的各家店铺降价销售迎接年关之时,刻画了一系列农民购买力降低的细节。农民对于琳琅满目的商品是渴求的,然而他们仅仅是看看就匆忙离开。这个
电影林家铺子赏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