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脱敏疗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 therapy
系统脱敏法是由美国精神病学家沃尔帕(J. Wolpe)在二十世纪40年代末期创立和发展的。
系统脱敏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又称交互抑制法,利用这种方法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神经症焦虑习惯的目的。
理论基础
经典的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操作条件反射的部分理论——即斯金纳的正强化和自然消退原则。
华生(1920)条件反射实验
成功地使11个月的婴儿艾伯特对大白鼠产生了恐怖症。
去条件化技术的提出
1924年华生提出了一个能减轻或消除条件性恐怖的最有效办法——“去条件化技术”,即在恐怖物体出现的同时伴随产生一个愉快事情使之发生竞争反应。
去条件化技术的应用
琼斯(1924)采用去条件化技术成功地治疗一名3岁儿童彼特的动物恐怖症(他恐怖兔子、老鼠等多种物体):给小儿吃东西时,将放着兔子的笼子逐渐移近,然后把笼子放到小儿坐位旁的桌子上,随着耐受性增大,最后彼特能够抚摸和抱着兔子而没有一丝恐惧,与此同时他也逐步消除了对棉花、毛皮大衣、羽毛和老鼠的恐怖。
交互抑制理论及其实验依据
1958年,沃尔帕根据他的一系列实验结果提出了交互抑制理论:
将一只饿猫置于笼中,当食物出现它将取食时,突然强烈电击,多次实验后,不但猫出现强烈恐惧反应,拒食出现的食物,而且对猫笼和实验室环境亦引起恐惧反应,形成了猫的实验性神经症。每当食物出现时,猫既有因饥饿要取食的反应,又有怕电击而退避的反应,前者为正常反应,后者为反常反应。
然后对猫进行治疗,先在原来实验的条件之外给猫以食物,此时只有因饿而进食的正常反应,虽然仍有轻度恐惧反常反应,但因进食的正常动机强烈,使正常反应抑制了反常反应。
此后,逐步将进食移到原来的实验环境,只要不再电击,猫终能在原来恐怖的环境中进食而恐惧反应消失。
沃尔帕认为运用反应竞争方法同样可以治疗人的恐怖症,即人为引起与恐惧相矛盾的情绪反应(如放松、安静)时通过逐步递增引起恐怖的情境,增加耐受性,从而逐渐消除恐惧反应,此即所谓“系统脱敏疗法”。
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
1系统脱敏疗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