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管弦乐队简介
小提琴
中提琴
大提琴
低音提琴
小提琴,英文名称:Violin
C调乐器,用高音谱表记谱。
常用音域:小字组g-小字四组e
小提琴的琴身为木制,琴弦为金属丝,四根,从粗至细按照G D A E纯五度音程排列。琴弓用马鬃做成。演奏者演奏时把琴放在肩膀上,用右手拿着琴弓拉,或者手指拨奏。它在弦乐器中一般演奏高音或次高音,它也是交响乐队中的重要乐器,常常用来独奏或者和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等一起组成弦乐四重奏。
小提琴音色明亮,声音穿透力强,加弱音器时音色柔和而朦胧。小提琴演奏技巧灵活,可演奏缓慢、宽广、抒情的旋律,也可演奏技巧很高的华彩乐段。
小提琴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几乎在所有的古代文明中都能见到小提琴的身影。如古印度的萨伦吉琴、中世纪的里贝克三弦琴等。现代小提琴中最早的是在1600—1750年期间在意大利的克雷莫纳镇制造的。当时阿马蒂、斯特拉迪瓦里和瓜內里家族制造的琴在现在仍然还在演奏会上使用,而且其价值无法估计。
吕思清(1969年11月26日-),男,中国小提琴家。他是第一位获得国际小提琴艺术最高奖——意大利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赛金奖的东方人。这位被国际权威音乐杂志《The Strad》誉为“难得一见的天才”的杰出中国小提琴家。
马友友,大提琴演奏家,为法国出生的华裔美国人,曾获得多座格莱美奖。1999年2月,美国纽约市将曼哈顿东46街与第五大道交叉口的路牌,曾暂时性地换成“马友友路”(Yo-Yo Ma Way)。马友友为多部电影音乐配乐,其中包括布莱德·彼特主演的电影《西藏七年》,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等。
大提琴,英文名称:Cello
C调乐器,一般用低音谱表记谱。
常用音域:大字组的C-小字二组e
大提琴是弦乐器家族中的低音乐器,形状和体积都大约是小提琴的两倍。它的四根弦按照纯五度排列的音分别为C(大字组)、G(大字组)、d(小字组)、a(小字组)。
大提琴形状较大,演奏时放需在地上,琴身靠着演奏者。由于琴弦较长,在演奏低音时,指距较宽,一个把位只包括三个音。在演奏高音时,演奏者可用大拇指按弦。
大提琴的音色有点像人声,可演奏各种宽广、抒情的旋律,表现力丰富。
大提琴的历史远远超过了小提琴和中提琴,它受到作曲家的喜爱已有几百年了。17世纪时,大提琴仅仅用作伴奏。到了18世纪,巴赫写了6套大提琴独奏曲,从而使它慢慢受到作曲家的重视。现在除了在交响乐中演奏以外,它也常常用来独奏,同时也是弦乐四重奏的家族成员之一。
又叫倍大提琴
英文名称:Double Bass或String Bass 、Contrabass、Bassviol
C调乐器,一般用低音谱表记谱(实际音高比记谱低一个八度)。
常用音域(实际音高):大字一组的E-小字一组a
低音提琴是弦乐器中体积最大、发音最低的乐器。它的四根弦按照纯四度排列的音分别为E(大字一组)、A(大字一组)、D(大字组)、G(大字组)。
它和其他弦乐器不同的是,它的琴颈在靠近演奏者肩膀的地方明显地向后弯曲。由于体型较大,它在演奏时必须放在地上,演奏者坐在他的后面演奏。
低音提琴是管弦乐队中的主要低音乐器,琴弦粗而长,按琴的指距较宽,发音低沉、混浊。在乐队中一般不适合演奏较复杂和快速的音
短笛
长笛
双簧管
英国管
单簧管(黑管)
大管(巴松)
大管又称巴松
英文名称:Bassoon,意大利语:fagotto,意思为两个绑在一起的木棒。
C调乐器,一般用低音谱表记谱,偶尔也用次中音谱表或高音谱表记谱。
常用音域:大字组E-小字一组a
巴松是木管乐器中最大的乐器,音区较低,发音有些迟钝,音色阴暗。低音区沙哑;中音区厚实、圆润;高音区明亮,音色优美。巴松有时非常善于表现幽默和诙谐的声音和音乐形象。
巴松和长笛一样,也是一件有非常悠久历史的乐器。它很可能源自于东方的中国或者日本。在16世纪中叶被完善。
长笛
又英文名称:Flute
C调乐器,用高音谱表记谱。
音域:小字组的b—小字四组的降e,常用音域小字一组c—小字四组c
长笛在巴赫和亨德尔时期,意大利语叫“Flauto ”,其含有牧童笛的意思。长笛是一个发音比较敏捷的吹管乐器,它的低音区发音混浊、厚重;中音区音色明亮、柔和;高音区响亮、尖锐。高音区很容易在交响乐队中突出来,特别是极高的音区,一般少用。
长笛是一件很古老的乐器,远在埃及文明的时候就在世界各个角落开始演奏。最早的长笛是用泥陶制成的。在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和巴罗克时期,它主要是作为一种独奏乐器演奏,或者用于军乐队。到18世纪,长笛才成为室内乐和交响乐队里的正式成员。现代的长笛通常是由木或者是银做的,它的声学原理和指孔位置是由19世纪德国长笛演奏家勃姆(Theobold Boehm 1794-1881)完善的。
西洋管弦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