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半导体存储器
工艺
双极型
MOS型
TTL型
ECL型
速度很快、
功耗大、
容量小
电路结构
PMOS
NMOS
CMOS
功耗小、
容量大
工作方式
静态MOS
动态MOS
存储信息原理
静态存储器SRAM
动态存储器DRAM
(双极型、静态MOS型):
依靠双稳态电路内部交叉反馈的机制存储信息。
(动态MOS型):
依靠电容存储电荷的原理存储信息。
功耗较大,速度快,作Cache。
功耗较小,容量大,速度较快,作主存。
(静态MOS除外)
静态MOS存储单元与存储芯片
(1)组成
T1、T3:MOS反相器
Vcc
触发器
T3
T1
T4
T2
T2、T4:MOS反相器
T5
T6
T5、T6:控制门管
Z
Z:字线,选择存储单元
位线,完成读/写操作
W
W
W、
W:
(2)定义
“0”:T1导通,T2截止;
“1”:T1截止,T2导通。
(3)工作
T5、T6
Z:加高电平,
高、低电平,写1/0。
(4)保持
只要电源正常,保证向导通管提供电流,便能维持一管导通,另一管截止的状态不变,∴称静态。
Vcc
T3
T1
T4
T2
T5
T6
Z
W
W
导通,选中该单元。
写入:在W、W上分别加
读出:根据W、W上有无
电流,读1/0。
Z:加低电平,
T5、T6截止,该单元未选中,保持原状态。
(1K×4位)
(1)外特性
静态单元是非破坏性读出,读出后不需重写。
地址端:
(2)内部寻址逻辑
2114(1K×4)
1
9
10
18
A6 A5 A4 A3 A0 A1 A2 CS GND
Vcc A7 A8 A9 D0 D1 D2 D3 WE
A9~A0(入)
数据端:
D3~D0(入/出)
控制端:
片选CS
= 0 选中芯片
= 1 未选中芯片
写使能WE
= 0 写
= 1 读
电源、地
寻址空间1K,存储矩阵分为4个位平面,每面1K×1位。
X0
每面矩阵排成64行×16列。
行译码
6位行地址
X63
列译码
Y0
Y15
Xi
读/写线路
Yi
W
W
W
W
两级译码
一级:
地址译码,
选择字线、位线。
二级:
一根字线和
一组位线交叉,
选择一位单元。
4位列地址
64×16
64×16
64×16
64×16
1K
1K
1K
1K
动态MOS存储单元与存储芯片
(1)组成
T1、T2:记忆管
C1、C2:柵极电容
T3、T4:控制门管
Z:字线
位线
W、
W:
(2)定义
“0”:T1导通,T2截止
“1”:T1截止,T2导通
T1
T2
T3
T4
Z
W
W
C1
C2
(C1有电荷,C2无电荷);
(C1无电荷,C2有电荷)。
(3)工作
Z:加高电平,
T3、T4导通,选中该单元。
(1)组成
(4)保持
T1
T2
T3
T4
Z
W
W
C1
C2
写入:在W、W上分别加
高、低电平,写1/0。
读出:W、W先预充电至
再根据W、W上有无电流,
高电平,断开充电回路,
读1/0。
Z:加低电平,
T3、T4截止,该单元未选中,保持原状态。
需定期向电容补充电荷(动态刷新),∴称动态。
四管单元是非破坏性读出,读出过程即实现刷新。
C:记忆单元
C
W
Z
T
T:控制门管
Z:字线
W:位线
(2)定义
(4)保持
写入:Z加高电平,T导通,
在W上加高/低电平,写1/0。
读出:W先预充电,
根据W线电位的变化,读1/0。
断开充电回路。
Z:加低电平,
T截止,该单元未选中,保持原状态。
单管单元是破坏性读出,读出后需重写。
“0”:C无电荷,电平V0(低)
C
W
Z
T
外特性:
“1”:C有电荷,电平V1(高)
(3)工作
Z加高电平,T导通,
(64K×1位)
地址端:
2164(64K×1)
1
8
9
16
GND CAS Do A6 A3 A4 A5 A7
A7~A0(入)
数据端:
Di(入)
控制端:
片选
写使能WE
= 0 写
= 1 读
电源、地
空闲/刷新 Di WE RAS A0 A2 A1 Vcc
分时复用,提供16位地址。
Do(出)
行地址选通
半导体存储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