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纲要
2007-12-24 黑龙江新闻网访问次数: 7
循环经济”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提出的。循环经济的提出促进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关于资源与环境的国际研究,拓宽了八十年代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九十年代的知识经济研究给循环经济赋予高科技产业化和循环型社会的内容。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产品的生态设计和生态消费等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世界各国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
前 言
根据党中央提出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方针,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协调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宏伟目标。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将研究制定《哈尔滨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列为2005年市政府领导负责的重点课题。《规划》中遵循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和产业生态学理论,在对全市8个行政区、10个县(市)和重点行业(典型企业)及社会层面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哈尔滨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文本)》共分10章。规划了一批重点示范项目,通过示范工程项目的牵动和辐射作用,建立具有我国北方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使哈尔滨市成为全国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循环型社会的创新城市,起到全省经济发展的先导作用,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受市政府的委托,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资源研究所组织省内有关专家,成立了规划编写组。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有不妥之处,恳请领导和专家批评指正。
《哈尔滨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写组
二00七年三月
论
、条件
“循环经济”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提出的。循环经济的提出促进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关于资源与环境的国际研究,拓宽了八十年代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九十年代的知识经济研究给循环经济赋予高科技产业化和循环型社会的内容。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产品的生态设计和生态消费等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世界各国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
在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正在成为一股潮流和趋势。从企业层次污染排放最小化实践,到区域工业生态系统内企业间废弃物的相互交换,再到产品消费过程中和消费过程后物质和能量的循环,都有许多成功的实例。比较成功的国家主要有德国和日本。德国分别于1991年和1996年颁布了《包装废弃物处理法》和《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明确规定了玻璃、马口铁、铝、纸板和塑料等包装材料的回收率全部达到80%。日本自1993年以来,相继出台了《容器包装回收利用法》、《家用电器回收利用法》、《绿色消费法》、《建筑材料循环利用法》和《食品循环利用法》。颁布的《环境基本法》中特别增加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循环利用等内容,并将此作为国民的义务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中,明确提出了循环型社会基本规划是国家一切规划的基础;循环型社会建立的基本原则是发动全社会力量,通过抑制自然资源的消费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近年来,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的能源紧张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如果再不寻求精细的经济增长模式,就会失去资源和环境的依托,经济增长就会缺少后劲,大起大落的风险就会加大。我国着手在多个层面上逐渐展开循环经济的实践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
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建设试点工作。1999年以来,国家先后在辽宁省、贵州省贵阳市开展了循环经济建设试点,在广西贵港、山东鲁北、内蒙包头等地针对高物耗、高能耗、重污染行业开展了六个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试点。2003年,国家环保总局将生态工业理念引入工业门类齐全、经济综合性强的各类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等,在华东、华北、西南和东北等十多个城市广泛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批准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五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使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005年国家确定了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化工、建材和轻工等七个重点行业为第一批试点行业。
开展理论研究。国家环保总局、发改委、科技部、中国科学院、高校、科研院所和一些省市相继开展了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的理论研究,召开各类学术研讨会,对国内外循环经济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交流和研讨。2005年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设立了循环经济理论和生态工业技术研究课题,
哈尔滨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纲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