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闭症孩子的教育康复
----音乐疗法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该病男女发病率差异显著,在我国男女患病率比例为9:1。其主要症状为: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和感觉器官的异常行为障碍。
在我们班就有这样一个小男孩,他叫杜定原,现年12岁,不发病的时候看上去像个“乖巧文静”的男孩子。平时,他不和别人交流,问他什么也不会回答,只会自言自语的重复说话,上课又坐不住,经常满教室乱串,有时还会发出不和谐的尖叫声,有时老师一不小心就会让他开门跑出教室。针对他的这种情况,其他任课老师抱怨说孩子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课堂秩序,建议转到重度智力障碍的那个班级,班主任也没有办法,只好经常找学校领导反映孩子的种种情况、并多次和家长沟通协商转班,但家长不同意。学校领导也没有办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由于我校办学条件差,设施、设备不完善,没有一间正规的康复训练功能室,全校只有两间多媒体教室,而且都是设在聋部四年级和七年级,一间律动教室也是音乐教室,一架电子琴伴随了我十多年没有更换过。在这样教学设备严重欠缺的情况下,老师们根本无法对孩子们开展专门的“一对一训练”或“小组形式训练”的康复训练教学,只能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机渗透康复训练,这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对智障孩子和自闭症孩子的发展和成长收效甚微。我作为一名音乐老师有时也感觉有心无力,即便这样,我们的教学工作还得继续进行下去。做与不做是两回事,我做了,即便效果不是很理想我也问心无愧,最起码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领导对我的信任、对得起家长对我的期盼。下面是我针对自闭症孩子杜定原的教育康复训练的研究和探索
--音乐疗法。
两年前,在我承担培五年级音乐教学工作任务的时候,自闭症孩子杜定原也进入了我的视野,我通过对他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他特别喜欢音乐。我上课的时候,即便他不跟着学唱歌曲而是满教室乱串,但他在玩中无意识的就学会了唱歌,还是全班最先学会唱歌的孩子,而且还唱得字正腔圆、音和节奏都很准确。针对他的知识结构、行为习惯和兴趣爱好,于是,我在网上收集很多关于自闭症孩子的教学方法,发觉“音乐疗法”是目前世界上治疗自闭症孩子的最佳方法之一。音乐能超越语言表达情感世界,音乐可以开启自闭症孩子封闭的内心使其情感能与外界交流,而语言障碍、情感障碍正是自闭症孩子的问题所在。音乐疗法就是通过刺激自闭症孩子的多重感官,帮助他们调整身体状况,改进孤僻的生活状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语言交往能力、改变他们的异常行为习惯。于是,我结合杜定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关于音乐疗法的一系列训练计划、训练内容。在训练时认真填写孩子的成长记录登记表,以便于今后训练的改进与调整。一个月一项训练内容,一次训练30分钟左右。每次训练都结合本月的训练内容有的放矢的反复训练,在训练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不断调整,循序渐进的训练,逐步增加训练难度,最终达到本月的训练目标。
下面是一节30分钟“一对一训练”个案,特邀请家长参加。
训练形式:
“一对一”个别训练
训练思路:
师生问好(师生接唱《问候歌》)→学唱歌曲《动物说话》→师生接唱《再见歌》结束训练。
训练内容、目的:
首先,从最基本的问候歌《你好歌》开始训练,中间穿插歌曲《动物说话》的教唱教学,最后以《再见歌》结束本次的训练。这几个环节,主要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康复案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