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跨国经营财务风险预警研究
报告提纲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研究的主要内容
主要研究方法
研究的难点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特色与创新之处
研究基础与研究条件
预期成果
1
2
3
3
4
1
6
5
7
8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研究目的
⑴通过对财务预警和跨国经营理论的了解、分析和实证研究获取预警指标。
⑵用筛选的指标建立跨国经营预警指标体系。
⑶利用AHP赋权,建立预警模型,为企业跨国经营的财务风险管理提供预警手段。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意义
⑴理论意义
①将财务管理学与跨国经营的知识相结合,建立综合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预警更全面。
②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可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企业的跨国经营财务状况。
③企业通过模型反映的警度做出管控措施,避免企业财务恶化和危机的爆发。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⑵现实意义
①使得企业在跨国经营财务风险预警时变得方便、快捷和科学。
②方便对数据的管理和操控,提高工作效率。
③可以综合管理企业跨国经营财务风险预警工作。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①1932年,Fitzpatrick 在进行财务预警时,运用统计方法进行了单变量破产研究,发现权益比率和产权比率辨别能力最强。
②1966年,William Beaver 完善了Fitzpatrick 的单变量模式,提出了更为全面的预测危机的比率:债务保障率、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资产安全率。
③1968年,Altman提出了预测企业破产的Z值模型。
④1980年,欧尔森运用条件逻辑模型建立了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二、国内研究现状
⑴财务预警文献综述
①1986年,吴世农、黄世忠在《中国经济问题》发表文章,首次在我国介绍财务预警模型。
②1999年,武汉理工大学的佘廉教授出版财务预警丛书首次提出企业逆境管理理论并创立企业预警管理体系,自此,我国学者真正开始了对财务预警的研究。
③1999年,陈静以沪深两市27家非ST公司和27家ST公司为样本,进行了单变量财务预警研究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④1996年,周首华、杨济华、王平在Z-Score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建立了多变量预警模型的F分值模型。
⑤2001年,吴世农和卢贤义选取了70家财务正常的公司和70家处于财务危机的公司为样本,最终选定6个指标为财务预警指标,并分别应用费雪线性判别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建立模型,认为三种模型都能较准确预测财务危机。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⑥2002年,傅荣、吴世农将上市公司按ROE高低分为风险不同的三类共计150家企业为样本,应用神经网络模型和Fisher多类线性判定模型分别建立上市公司经营失败风险的判定和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均具有较高判定准确性,神经网络模型由于是非线性模型,其应用价值更高。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⑵跨国经营文献综述
①陈丹红、周继明:《跨国公司外汇风险管理初探》在文中指出:跨国经营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之一。跨国公司是实现跨国经营的一项长期战略措施。而跨国公司外汇风险管理是跨国公司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跨国公司外汇风险是指因外汇汇率变动,使跨国公司以外币计价的资产与负债的价值、收入和支出的增加或减少,可能发生损失或收益,其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外汇风险包括风险损失和风险报酬两个方面。
企业跨国经营财务风险预警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