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进口贸易分析与措施.doc


文档分类:经济/贸易/财会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进口贸易分析与措施
本文作者:刘明工作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按照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国家之间进行贸易交换可以在不增加生产或要素投入的前提下产生贸易利益,提高。在较长的一个时期中,国内外多数研究侧重于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重商主义影响在经济研究和政策实施中挥之不去。如贸易乘数理论中,进口是作为对经济量增加的负向影响;在政策实施中对出口贸易的意愿远强于进口意愿。现代的经济研究已经逐渐意识到进口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进口贸易利益效应是伴随国家间贸易而生的。当一个国家出口具有优势的产品而进口本国不具有优势的产品时,进口贸易可以带来贸易利益。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大致是由于进口国获得更好的中间产品、外国企业加入进口国当地的竞争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而产生的。劳伦斯和温斯坦通过对日本等国家的相关数据的实证分析,认为全要素生产率与进口额之间有正相关关系,并指出进口促进经济增长是通过国际竞争的加强以及获得更好的中间产品来实现的。贸易与产业结构水平是相伴随的,贸易是否能够经常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产生有利的影响是同贸易是否能使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顺利转变或调整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的。根据库茨涅茨的观点,经济的增长应该由总量增加而导致的生产结构的变化而生。有研究认为进口通过进口商品结构合理化促使产业结构优化,进而使得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包含产业结构优化、制度创新、技术进步、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等。进口贸易在不同程度上为全要素生产率提供了增长条件。无论进口制成品或中间产品中包含的技术和R&D投入、生产管理方式和制度创新都为进口国提供了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加快了进口国生产的进步和产业结构改善,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进口国内部生产劣势集中表现在进口商品结构上。由于生产成本限制或资源短缺不能满足需求,进口可以满足市场对商品的需求,溢出和学习使得进口带来额外效益,对相应的商品的进口意愿产生就是自然的。贸易总量与贸易结构在宏观和微观方面与经济变化密切相关。多年来上海市年进出口总额呈现出较好的增长势态,见图1,尤其是在近几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和需求不旺的影响下,仍然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进出口规模不断增加,进口增长速度滞后于出口增长(本文中所有数据来源为上海统计年鉴、上海海关统计数据)。上海重点进口来源地已经基本形成,新兴来源地尚有可拓展的空间。表1显示上海进口贸易伙伴主要集中于亚洲和欧美地区的发达国家。亚洲占了上海市进口额50%以上,位于东亚的我国台湾省、日本、韩国形成三足鼎立的形势;其次是欧洲地区和美洲;大洋洲、非洲地区的进口占比很小,且年度贸易额变化较大。上海的贸易方式结构现状图2显示上海关区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进口都呈现出迅速增长趋势,近年的一般贸易进出口总额高于加工贸易总额。上海企业承接加工贸易订单能力较强,加工贸易仍然占据对外贸易的重要地位。上海外商投资企业的占据对外贸易绝对优势。图3显示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金额占比远远超出总量的一半,外商拥有国外的市场和销售渠道能力较强,国有企业进出口增长较慢,集体和私营企业的进出口能力明显增强。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等商品的进口使得进口国分享创新与技术进步的利益,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溢出和模仿,改善进口。同时进口也将国外优势企业的竞争引入了国内,迫使国内企业不得不改善生产效率,提高竞争力。图4和图5显示

进口贸易分析与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70486494
  • 文件大小26 KB
  • 时间2018-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