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雷雨》的创作过程.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曹禺《雷雨》的创作过程
《雷雨》是曹禺的成名作和代表作,饱受赞誉,影响广泛,它同其它的文学作品一样,符合文学创造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经历了发生阶段,构思阶段和物化阶段,创作过程复杂而细微。
曹禺,原名万家宝,字小石,创作《雷雨》时他的人生经历已经十分丰富,积累了大量可用于从事文学创造的材料。
曹禺曾在天津南开中学学习,参加过许多戏剧活动,曾担任易卜生《玩偶之家》等话剧的主角。1929年,曹禺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广泛钻研了从古希腊悲剧到莎士比亚戏剧以及契诃夫、易卜生、奥尼尔等的优秀剧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清华大学的学生们组织抗日宣传队开展抗日宣传,曹禺担任了宣传队队长,结识了许多不同阶级的爱国人士和思想开放的进步人士。因此,曹禺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或有意或无意地接受了许多似乎无用的刺激和信息,通过唤醒机制和联想机制的作用,这些刺激和信息直接参与了艺术构思,并通过无意识的“改头换面”之后,悄无声息地进入了《雷雨》中。
文学材料的大量积累引发了曹禺的艺术发现,他无意识地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从而得到了一种独特的领悟。
曹禺从见习的事务中独具慧眼地看出新成分和新特征,从别人熟视无睹的现象上察觉出潜藏于其中的非凡意蕴,从极平凡、极平淡的旧形式之间寻找到了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比如,曹禺从自然现象雷雨中发现具有“雷雨”性格的蘩漪,创造出陷入“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的可悲境地的人物形象;曹禺从夏天闷热、潮湿、几乎令人窒息的气氛中见出人罪的意识和救赎意识,以及不可避免的人物命运悲剧;曹禺在两个家庭间安排了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8个人物中竟有5组巧合的三角恋关系,即鲁贵—周朴园—侍萍,周朴园—侍萍—蘩漪,周朴园—周萍—蘩漪,周萍—蘩漪—四凤,周萍—四凤—周冲,这些都是曹禺独一无二的艺术发现。可以说,艺术发现是文学创造发生的契机和灯塔,没有艺术发现,曹禺心灵中的一切材料都将处于沉睡状态,没有艺术发现提供的思想火花,具有独特风貌和内在灵性的《雷雨》就不会诞生。
“在起首,我初次有了《雷雨》一个模糊的影像的时候,逗起我的兴趣的,只是一两段情节,几个人物,一种复杂而又原始的情绪。
”曹禺在《雷雨》的序中如是说。这种复杂而又原始的情绪,既文学创作的无意识动机,驱使着曹禺投入文学创作中,决定了《雷雨》选材和艺术沉思上的走向。
曹禺写《雷雨》缘于情感上的一种迫切需要,他对宇宙间许多神秘的事物有一种无法言喻的憧憬,这种憧憬吸引着他去思考人类的命运,结果他发现了人的可怜,从而进入了一种无名的恐惧之中,正如他所说的那样,《雷雨》是一种情感的憧憬,一种无名的恐惧的表征。就这样,曹禺创作的主导动机形成了,内心开始了激烈的子动机冲突。曹禺的另一个创作动机即子动机是塑造一个让他心仪的女人——周蘩漪。他知道像蘩漪这类中国旧式女人有她的明慧,她的哀静,更有原始的一点野。蘩漪不是所谓的温柔可爱的女性,她是辛辣的、尖锐的、强悍的,她有她的魔,她的魅惑,曹禺将她写成了一柄犀利的刀——她愈爱,愈要划着深深的创痕。当时,全国上下掀起了抗日的热潮,这个外在机缘使曹禺的内在蕴藉和奔突的热情找到了倾斜的渠道,原先焦躁不安的盲目驱力变为明确而坚定的意图,于是乎,一部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悲剧《雷雨》应运而生。
随后,曹禺进入了一个

《雷雨》的创作过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bfc1172
  • 文件大小41 KB
  • 时间2018-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