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弄懂并积累“来、谏、樽、觞、审、容膝、策、矫、盘桓、棹、窈窕、遑遑、皋、委、怀、聊、乘化”等字词的意义,积累下面的词语和名句--口腹自役、心为形役、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3、背诵全文。
二、教学重点
1、课文的思想内容
2、解读陶潜的隐逸诗人的形象
三、教学难点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正确理解
一、作者介绍
陶渊明(约365-427),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又称“五柳先生”,曾任职祭酒、参军、彭泽县令,故又称“陶彭泽”。其曾祖陶侃,位至大司马。陶潜是第一位田园诗人,创建了“山水田园诗派”。东晋大诗人,生活在政治混乱、社会动荡的时期。作者的代表作: 诗《归园田居》,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
二、写作背景
陶渊明41岁时(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泽令。据《》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三、课文分析
《归去来兮辞》的序言部分交代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第一部分(第1段)表示辞官归田的决心。第二部分(第2、3段)写作者回到田园后的愉快生活。第三部分(第4段)抒发诗人“乐天安命”的情怀。
四、基础训练
1、写出加点字的读音
瓶无储粟(sù) 求之靡途(mí) 田园将芜胡不归(wú) 舟遥遥以轻飏〔yáng) 引壶觞以自酌(shāng) 眄庭柯以怡颜(miǎn) 策扶老以流憩(qì)
时矫首而遐观(xiá) 云无心以出岫(xiù) 景翳翳以将入(yǐngyì)
将有事于西畴(chóu) 既窈窕以寻壑(yǎo tiǎo)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huáng) 或植杖而耘耔(yúnzǐ)登东皋以舒啸(gāo)
2、通假字:乃瞻衡宇(衡,通“横”)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3、词类活用:
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
眄庭柯以怡颜(怡:愉快,使愉快)
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
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
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
或棹孤舟(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
4、古今异义:
(1)于时风波未静古义:指战乱。
(2)尝从人事古义:指做官。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古义:不久。
(4)悦亲戚之情话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
(5)幼稚盈室古义:小孩。
(6)于是怅然慷慨古义:感慨。
(7)恨晨光之熹微古义:遗憾。
(8)将有事于西畴古义:指耕种之事。
5、一词多义:
心因事顺心(
《归去来兮辞》学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