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文明,立德修身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和完整的礼仪规范,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作为这一民族的传人,我们不得不去“崇尚文明,立德修身”,将我们的文明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国家以文明的东道主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荀子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足见文明礼仪,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社会健康发展、繁荣进步的重要体现和标志。作为肩负着民族复兴重任的一代新人,我们吮吸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营养,沐浴着党的雨露阳光,正在茁壮成长,讲文明、懂礼貌,立德修身正考验着我们现在的每一个人。
《》中有一段告诫君王的话,简述为“如欲治天下,必先立其德,修其身。”也就是说,要想成才成人,必须先进行自我道德修养的提升。无独有偶,《三字经》中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也表达了相同的含义。所以在我们生活中人才才能真正成为人才,并不仅仅是因为他具有渊博深远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健全文明的身心体魄。
俄国赫尔说:“生活最重要的是讲文明,自修身,它比最高智慧,一切学识都重要。”这句话告诉我们这生活中要讲文明懂礼貌,知礼仪,提素养,大而言之就是要保护环境,明礼诚信,提升自己,小而言之,就是要在公交车上给老、弱、病、残、孕,主动让座,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见到老师要问好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简单易行的小文明,但如果我们做到了这些,我们也就做到了文明一小步,进步一大步。
同样《弟子规》中讲到:“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言,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它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要孝顺父母,其次是讲究诚信,守信用,要有爱大众的心,向有仁德的人亲近,学习,如果还有剩余的时间和精力才是学习的时间。由此可见,古人是把文明礼仪,修身诚信放在首位。学习知识是次要的,一个人的文明礼仪尚且没有学会,学习知识又有什么用?因而,我们更应该分清主次,培养文明美德。
梁启超曾在《少年中国说》中讲到:“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
崇尚文明立德修身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