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考试.doc1环境: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和。
2系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和制约的、执行特定功能的要素组成的整体
3环境系统:地球表面各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
4环境要素: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而又服从总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5环境质量:是反映环境优劣的程度,是指环境系统的内在结构和外部所表现的状态对人类及生物界的生存和繁衍的适宜性。
6环境价值:反映人们对环境质量(素质)的期望程度、效用要求、重视或重要程度的观念。
7环境影响:指人类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8环境影响评价: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并提出减少这些影响的对策措施。
9背景值:一个区域内的相对清洁地区监测所得到的质量参数的统计平均值。
10环境本底值:是指未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物质的组成量
11基线值:在对一个区域进行日常监测或以环境评价为目的进行系统监测调查时所获取的是该区域各个部分环境质量参数的现状实际值。
12温度层结:温度随高度的分布情况。它影响大气垂直方向的流动情况,由于地面构筑物不同,温度层结不同。
13污染物:污染物是指进入环境后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危害人类的物质。
14污染源:是指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15大气边界层:受下垫面影响的低层大气,其厚度约为1-2km称为大气边界层。
16风速廓线:风速随高度变化的曲线叫风速廓线,其数学表达式叫风速廓线模式
17干绝热直减率:干空气在绝热升降过程中,每升降单位距离引起气温变化速率的负值。(通常取100米),根据计算,,近似1K/100m。
18气温垂直递减率:单位高差气温变化速率的负值。环境温度的变化。
19土壤盐碱化:指的是次生盐碱化,即人类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发展灌溉和农业措施不当而引起的土壤盐化与碱化。
20生态评价:是根据选定的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的方法评定某区域生态环境的优劣。或者是对生态环境的功能进行定性的描述和定量的判断。
21生物生长量:生态系统在单位空间和单位时间内所能生产的有机质的数量。
22生物量:一定空间内某个时期全部活有机体的数量。
23物种量:单位空间(如单位面积)内的物种数量。
24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按照一定的目的在对一个区域的各种单要素评价的基础上,对环境质量进行总体的定性和定量的评定。
1环境系统的特征:整体性与区域性、变动性与稳定性、资源性与价值性
2评价按时间分类: 回顾性评价,现状评价,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后评估
3环境评价的方法:指数评价法、专家评价法、经济学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运筹学评价法
4大气自然净化三种机制:平流输送、湍流扩散、清除机制
5地表水预测阶段:建设过程、生产运行、服务期满后(矿山开发、垃圾填埋)
6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原则:整体性、相关性、主导性、动态性、随机性原则
7生态评价的基本原则: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原则、生态科学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政策性原则、协调性原则
8景观由拼块、模地和廊道组成。
9拼块
环境工程考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