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环境卫生学 饮用水卫生.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五章饮用水卫生
目录
饮用水的卫生学意义
饮用水与健康
生活饮用水标准及用水量标准
集中式给水
分散式给水
涉水产品的卫生要求
饮用水卫生的调查、监测和监督
第一节饮用水的卫生学意义
水是人体生理功能必需
水参与体内物质代谢
饮水水质不良与健康关系密切
第二节饮用水与健康
一、饮用水污染与疾病
由饮用水水质不良而引起的疾病称介水疾病或水传疾病(water-borne disease),包括由病原体引起的介水传染病(water-borne infectious disease),水性地方病,化学污染物引起的中毒,及由致癌致畸致突变物质和放射性物质造成的远期危害和放射病。
到目前为止,致病微生物水污染仍是发展中国家突出的问题。
(一)介水传染病
通过饮用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而传播的疾病,或食用被这种水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的疾病。如霍乱、伤寒、痢疾、病毒性肝炎等。
原因:
当水源受病原体污染后,未经妥善处理和消毒即供居民饮用。
处理后的饮用水在输配水和贮水过程中重新被病原体污染。
病原体:
细菌:如伤寒杆菌、霍乱弧菌、痢疾杆菌等;
病毒:如甲肝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腺病毒等;
原虫:如贾第氏虫、溶组织阿米巴原虫、隐孢子虫等。
危险性:
饮用同一水源的人较多,特别是集中式给水水源受污染时,影响范围大,发病人数往往很多。
病原体在水中生存受多种因素影响,但一般仍能存活数日、甚至数月,有的在适宜条件下还能繁殖。
肠道病毒、原虫包囊不易被常规消毒所杀灭。
流行特点:
水源被污染后可呈暴发流行,短期内出现大量病人,且多数患者发病日期集中在同一潜伏期内;若水源经常受污染,其发病者可终年不断,发病呈地方性特点。
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大多数患者都有饮用或接触同一水源的历史。
一旦对污染源采取净化和消毒措施后,疾病的流行能迅速得到控制。
(二)化学性污染中毒
2000年,罗马尼亚巴亚马雷金矿的含氰化钠的污水溢过堤坝, 三百万立方米受污染的水流入邻国匈牙利的蒂萨河, 在蒂萨河面已收集到100多吨的死鱼,还有更多的鱼葬身河底,所幸的是河里氰化物的浓度还不至于使人丧命。
氰化物:
理化性质:一类含有氰基的化合物,包括简单氰化物、氰络合物、有机氰化物。
来源:炼焦、电镀、选矿、化工及合成纤维等工业废水;泄漏事故等。
转归产物   急性毒性(大鼠经口LD50)
氰化钠    : mg/kg,高毒
氰化氢    :高毒,蒸发,吸入危害
氰酸钠    :1500 mg/kg,低毒
硫氰酸钠  :764 mg/kg,低毒
硝酸钠    :1267 mg/kg,低毒
氨        :浓度低,无实际危害
二氧化碳  :实际无毒
金属络合物:> 8 g/kg(氰化铁)  实际无毒,稳定
氰化钠易溶于水,水中泄漏的主要危害是水解形成剧毒的氰化氢(沸点25℃)从河面蒸发逸出。如果河道周围是空旷地带,一般不会造成人生危害。如果泄漏地点周围人口密集,必须采取紧急疏散措施。
残余的氰离子会与水中金属离子形成非常稳定的金属氰化络合物,沉积于河底,进入缓慢的生物降解过程。也有一部分转化成低毒的氰酸钠和硫氰酸钠。

环境卫生学 饮用水卫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xc6688
  • 文件大小1.16 MB
  • 时间2018-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