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笔记----智慧备考
【古诗鉴赏】
古诗词常见的艺术手法总结(清单)
抒情手法
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
内
容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如:杨炯《从军行》“宁做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
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如:《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托物言志〗
如:杜荀鹤《小松》“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3、〖借事抒情〗
如: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重重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4、〖借古讽今〗
如:李清照《夏日绝句》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5、〖借典抒情〗
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如:王维《山居秋暝》
1、【衬托】
正衬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千古风流人物---赤壁战场—周瑜”
反衬---以物衬人
如:杜牧《齐安郡后池绝句》“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如:吴融《途中见杏花》“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反衬---以人衬人
如:《秦罗敷》“行者看罗敷—少年看罗敷—县令看罗敷”
反衬—以物衬物
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月出惊山鸟”
2、【对比】
如: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如:高适“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如:《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对比不是语言运用的技巧,而是一种内容设置的技巧
3、【渲染】
如: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4、【动静结合】
以静衬动----
如:李白《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以动衬静----
如:王维《山居秋暝》“清泉石上流”
1、【比喻】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比拟】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3、【夸张】
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4、【对偶】
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亭浊酒杯
”
5、【借代】
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
抒情手法
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
内
容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以动衬动---
如:苏轼《江上看山》“船上看山走如马,倏忽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渺。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动静互衬----
如: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中心说丰年,先写鹊惊、蝉鸣衬静;再用蛙声一片,稻香一片动静互衬”
5、【虚实结合】
如: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虚),尽荠麦青青(实)
博雅笔记---诗歌鉴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