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人:刘菲菲
专业:植物病理学
柑橘黄龙病研究与展望
目录:
柑橘黄龙病又称黄梢病、黄枯病、青果病。已成为制约柑橘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柑橘黄龙病是一种系统性病害,染病后没有办法根治,只有全株挖除,因此俗称柑橘上的癌症。
柑橘黄龙病是一种世界性的柑橘病害。目前,在印度、亚洲、东南亚、阿拉伯半岛和非洲等地方都有发生。2004年,巴西和美国的佛罗里达州也发生了黄龙病。
柑橘黄龙病在我国的分布图
柑橘黄龙病在我国最早于1919年在广东省潮汕地区发现,以后在福建、广西、海南、江西、浙江、四川、云南、贵州、湖南和台湾等地相继发现。
柑橘黄龙病发病症状
①个别枝梢先发病,出现黄梢;很少表现为一开始就呈现全株性症状的。 ②进行田间鉴定时, 根据叶片的黄化类型即可作出比较准确的诊断。
黄龙病树上叶片的黄化有三种类型, 即斑驳型黄化、均匀黄化和缺素状黄化。
翌年春季提前开花,花小畸形,结果少,果实畸形,果小似乒乓球,着色不均,果蒂附近着色,俗称“红鼻子果”,果实味酸、品质极差,是识别黄龙病的最主要典型症状。
根部症状主要表现为根的腐烂,其严重程度与地上枝梢相对称。枝叶发病初期,根多不腐烂,叶片黄化脱落时,须根及支根开始腐烂,后期蔓延到侧根和主根,皮层破碎,与木质部分离。
斑驳型黄化
均匀型黄化
缺素状黄化
1979年,柯冲等人在电镜下首次观察到了黄龙病病原,菌体多数呈圆形、椭圆形,少数呈长椭圆形。
柑橘黄龙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