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和气候》的教学反思
湘潭市一中地理组邓春梅
2003年11月26—28日,我上的《天气与气候》一课在湖南省初中地理优质现场课比赛16节赛课中荣获全省唯一的特等奖。2004年6月14日在长沙麓山国际实验中学举办的全国湘教版教材地理优质课展示活动中,我代表湖南省为来自各省市的地理教研员、骨干教师又上了《天气与气候》观摩课。在地理优质课展示活动中,这节课还被选中成为唯一的一节能成功反映新课标理念的展示课刻成地理新课标、新教材培训光盘在全国发行。
一、成功之处:
(一)教学设计思路紧扣地理新课标六大理念:
本节课遵循新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等六大理念。在课堂上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学习中师生一起,尽可能地挖掘教材中可以联系实际的内容;尽可能多地收集现实社会生活、生产中与教材内容相联系的素材,并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把“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作为指导思想,以贴近生活实际的天气、气候现象实例为素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关注天气状况——归纳天气和气候的概念、特点——阅读、使用天气预报图——为生产、生活服务”的序列设计问题,提高学生获取、加工、应用信息的水平,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及团体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学好地理大有用处,增强学习的兴趣。
(二)认真分析教材:
气候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自然条件之一,对我们生产、生活影响显著。特别是对农业生产更是一种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本节讲述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和特点及其区别,为以后气候知识学习和表述打下基础。教材本身图片较多,我又大量引入生活中的事例、网上资料进行补充。
(三)明确教学目标:
:①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②掌握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①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粗略地判断近期可能出现天气情况。
②能收看不同地方的天气预报,学会比较不同地区的天气情况。
:①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探索精神;
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学以致用并树立应用知识为人们生产、生活服务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突出,较好地突破教学难点:
本节课重点:、气候的概念以及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气候对人们的生活、生产的影响
难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五)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能力为主:
一是以提问导读,以图片导思(图示法),以活动导学(活动法),列表比较(比较法),使学生学会从课本知识到应用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是通过学生讨论激发了学生们自主探究的精神;学生动手画天气符号、担任天气预报员并评选“最佳天气预报员”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其表现欲,并有利于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三是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意识到“处处留心皆学问”,愿意研究自己身边的地理现象,进一步愿意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
(六)课前恰当与学生交流,课上学生反映热烈:
因为是赛课,课前对所上课班的学生们不熟悉,他们对我也很陌生。所以,当他们进教室时,我亲切地注视着
天气和气候的教学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