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给我们的启示
水千条山万座我们曾走过,上海世博会虽已结束,但它所留下的丰富精神遗产,不会被时间冲刷而去,而将像孩子一样茁壮成长,启示人们去赢得未来。
启示一:以人为本,创建美好城市
当我们看到组织方从喷雾为等候人群降温、到为排队者增设临时座椅,老人及残疾人有绿色通道,队伍边上有餐车,中途离队如厕可以领小卡片回来后位置不变时,我们的心被触动了。
这就是中国,这就是上海世博会。
184天,中国感动世界。这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一次验证,这也通过“以人为本”的办博理念走向和谐的生动实践——世博工作人员、中外参展方、志愿者、游客,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就像一个“人”字,共同支撑,铸就丰碑。
我始终相信“任何一个国家或者地方的政府,要做到让生活更美好,就要让城市更美好,就要让城市中的人生活得更有尊严、舒适惬意,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就是说在城市化进行过程中,城市的建设,最后落脚点,是人。’’
启示二:科技创新,决定核心竞争力
“当我们看到英国馆‘会发光的盒子’、日本馆‘会呼吸的房子’、瑞士馆‘会溶解的外墙’,就让我们感受到了巨大的落差。我想世博会上中国馆的镇馆之宝,不能总是停留在铜车马、《清明上河图》等老祖宗创造的国宝上。”
这就是上海世博会,它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进步,也让中国看到了与世界的差距。
我想对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属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仍然方兴未艾的中国来说,坚持城市创新,保证可持续发展刻不容缓。
我认为对一个国家而言,是否拥有包括科技创新在内的创新,决定了其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拼能源、低层次重复建设,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中国的国情。在中国经济转型中,科技界必须成为排头兵,着眼未来,克服中国发展的后劲不足。
启示三:开放、合作,势不可挡
当大家问冰岛驻华大使居纳尔贡纳松,在国际金融风暴中遭受重创的冰岛为何还要来上海时,这位大使斩钉截铁地说:“因为全世界都会来这里!”
是啊,全世界!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上海世博会,创造了世博会的历史,也创造了互联网时代的奇迹——这是中国的魅力,也是“开放、合作”的魅力。
在这里南非馆把旅游推介做到极致;埃及馆从国家博物馆里搬来了多样国宝;意大利馆的很多精力放在这个国家所自豪的歌剧、服装、美食厖,中国人此前了解甚少的阿拉伯国家,这次更在上海世博会集体精彩亮相,表现出脉脉温情和全球视野,让人感叹:阿拉伯国家,不仅仅只有石油与沙漠;而经济欠发达的非洲国家,也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愿——能贡献世界、渴望融入世界,同时受惠于世界。
我想世博会,并没有过时。不仅仅是中国,前来参展的世界各国,无论大小贫富,都表达出渴望在国际的背景下合作发展的意愿。
启示四:展望国际形势,增强综合国力
事实上,在上海世博会上,展示综合国力而不是单方面成就,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展馆的普遍选择。这无疑验证——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博弈,对一个国家在未来世界秩序中的排序起着关键性作用
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前行的今日中国,正在自我突破,开辟发展新境界。
,在广袤的中国版图上,犹如沧海一粟。但是,这是一颗智慧的种子,将为处于历史新起点的中国,给13亿中国人,提供弥足珍贵的“头脑风暴”与关乎未来发展的启示。
60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经验证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
形势与政策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