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职业暴露与防护
自1984年世界上报道了首例由职业暴露于被感染的血液而引起的HIV感染以来,医务人员与具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接触而被感染的危险已成为医疗领域中一个引人关注的职业性问题。
由于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螺旋体(TP)等等,经血液传播疾病出现蔓延趋势,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日益增加。
2002~2003年在全球报告的“非典”病例中,职业分布以医务人员居首位,%,并以青壮年医务人员(25~49岁)为主,约占80%,无论是发病人数或死亡人数,都是医务人员感染性职业暴露史上前所末有的,并且相当一部分是高学历、高职称的医学精英遭受了"非典"感染性职业暴露而发病,或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医院感染学界认为这是医院感染史上的一场悲剧,这一血的教训足以引起医务人员对感染性职业暴露的高度重视。
经各种资料证实:实验室人员、医护人员、预防保健人员以及有关的监管工作人员,护工等被认为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其中以护士位居首位。
护士职业安全培训的重要性
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因而知识必须不断更新。
HIV感染的蔓延和其他传染病的存在,在医务领域存在感染传播的可能性。
护士进行传染病管理时,应最大限度的确保自身及患者的安全。
护士职业安全的保障有赖于对潜在的感染危险性的警觉及必要的保护措施及设备。
贯彻落实《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
主要内容
一、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定义及分类
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因素
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
四、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处理
一、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定义及分类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临床诊疗、护理及科学实验等职业活动过程中被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有害因素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的情况。
医院感染性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时意外地被患者的血液等体内物质污染,或被患者血液等体内物质污染的针头、手术刀等锐利器械刺破自己的皮肤,而有可能导致感染性疾病发生的一类职业暴露。
感染性职业暴露必须具备两个要素:
一、要有接触感染性暴露源的职业从事者;
二、要有感染性暴露源。
护士职业暴露与防护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