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新进展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危重病科
冯轶
心肺复苏历史回顾
1958---Peter Safar 口对口人工呼吸
1960---M复苏成功
1966---美国国家科学院提出CPR技术标准化
1974---AHA CPR指南,面向公众的心肺复苏培训
1980---ACLS指南第一次制定
1986---儿童BLS、ALS指南制定
1992---成立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筹备委员会
2000---第一次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制定
2005---国际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制定
心肺复苏内容
猝死:疾病发作或损伤开始后24h内死亡。
心肺复苏(Cardiac 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是指用各种手段挽救心跳呼吸停止病人的生命。
CPR是针对心脏、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VF) ,促使心脏恢复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以纠正缺氧。
目的在于保护脑和心、肺等重要脏器不致达到不可逆的损伤程度,并尽快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功能。
一. 心脏呼吸骤停的原因
心血管系统:冠心病
呼吸系统:气道梗阻(气管异物,喉炎)哮喘。
神经系统:大面积脑梗死,脑出血。
内分泌系统:甲亢危象、肾上腺危象。
电介质紊乱:严重酸中毒、低血钾、高血钾。
精神刺激:高度恐惧惊吓而死。
各种急性严重中毒:一氧化碳、DDV、鼠药。
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
临床诊疗技术中的意外事件。
突发的灾难性意外事故:电击、溺水、自缢、严重创伤。
心脏呼吸骤停的原因5H:
低氧血症(Hypoxia)
低血容量(Hypovolemia)
酸中毒(Hydrogen ion-acidosis)
高/低钾血症(Hyper-/Hypokalemia)
高/低温(Hyper-/Hypothermy)
心脏呼吸骤停的原因5T:
中毒( Toxicosis )
心脏填塞( Temponede )
张力性气胸(Tension pneumothorax)
冠脉栓塞(Thrombosis coronary)
肺栓塞(Thrombosis pulmonary)
二. 心脏呼吸骤停的诊断
突然意识丧失
大动脉搏动的消失
自主呼吸停止
其他征象: 瞳孔扩大
面色
发绀
临床死亡-生物学死亡
二. 心脏呼吸骤停的诊断
评价时间不要超过10秒钟
对专业急救人员,检查循环体征时,要一方面检查颈动脉搏动(喉结旁开2-3cm),一方面观察呼吸、咳嗽和运动情况,专业人员能鉴别正常呼吸、濒死呼吸。
五无(无呼吸,无咳嗽,无躯体活动,无刺激反应,无脉搏)。
临终呼吸---SCA标志,即应做 CPR。(Guide2005)
二. 心脏呼吸骤停的诊断
三. 心肺复苏
Airway-------------------气道
Breathing---------------人工呼吸
Circulation--------------人工循环
Defibrilation------------除颤
基本生命支持(BLS)包含最初级的ABC的步骤和方法,最基本的核心是简便,快捷,有效。
次胸外按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