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制度讲解
《企业会计制度》的发布是我国会计界的又一件大事,它摆脱了原有计划经济对我国会计核算制度的束缚,朝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会计核算要求的方向迈进,它标志着我国会计改革又一新高潮的到来。它对规范我国企业会计核算行为,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
《企业会计制度》不是在“两则两制”基础上的重复,而在现有《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和已经发布的具体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制订的,起点更高,并且在制度中将正在起草并准备发布的具体会计准则等较成熟的部分,也纳入了《企业会计制度》。从根据上改变了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标准,从会计制度的根本上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值得说明的是,《企业会计制度》与分行业会计制度不同,它实现了会计标准实质上的转换,它带有较多的需要根据经验和所掌握的会计知识进行判断的规定,给予实务工作者较大的职业判断空间,如收入的确认、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得等,都需要会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具备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因此,除了掌握和领会会计制度的实质精神外,还需要广大实务工作者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我业务能力,为更好地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奠定基础,为提高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作出努力。
《企业会计制度》是深化会计核算制度改革,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会计国际协调的必然要求,它对于规范企业会计核算行为,统一会计核算标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一章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第一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对象的确定、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数据的搜集等,都以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为依据。兹分述如下。
,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以上规定为会计人员在日常的会计核算中对各项交易或事项作出正确判断、对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处理程序作出正确选择提供了依据。
首先,明确以上基本前提,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只有那些影响企业本身经济利益的各项交易或事项才能加以确认和计量,那些不影响企业本身经济利益的各项交易或事项则不能加以确认和计量。会计核算工作中通常所讲的资产、负债的确认,收入的取得,费用的发生,都是针对特定会计主体而言的。
其次,明确以上基本前提,才能把握会计处理的立场。企业作为一个会计主体,对外销售商品时,一方面形成一笔收入,同时增加一笔资产或减少一笔负债,而不是相反;采购材料时,一方面导致现金减少、存货增加,或者债务增加、存货增加,而不是相反。
最后,明确以上基本前提,将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无论是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还是会计主体所有者的经济活动,都最终影响所有者的经济利益,但是,会计核算工作只涉及会计主体范围内的经济活动。为了真实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必须将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
需要注意的是,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例如,在企业集团的情况下,母子公司虽然是不同的法律主体,但是,为了全面反映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就有必要将这个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编制合并会计报表。
企业会计制度讲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