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名片——宽窄巷子
1718年,蒙古准噶尔部窜扰西藏,清廷派三千官兵平息叛乱后,选留千余兵丁永留成都并修筑满城——即少城,并规定满蒙官兵一律不得擅离少城染指商务买卖,其生存来源仅靠每年少城公园(即今天的人民公园)春秋两季的比武大会,按成绩优异程度领取皇粮过日子。
昔之少城如今仅剩宽窄两条巷子。
成都有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分别是大慈寺、文殊院和宽窄巷子。
宽窄巷子历史文化片区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老式街道及四合院落群组成,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筑格局的最后遗存,也是北方胡同文化和建筑风格在南方的孤本。
经重修整修打造,如今的宽窄巷子俨然成了成都的城市新名片。在历史古迹中吃喝玩乐,于是吃喝玩乐也似乎沾染了些高尚的气息,这是一件多么文雅的事情?而对于没有时间读书看报的人们来说,看上去很美很有文化,那绝对是非常重要的。
宽窄巷子的宣传广告中有一句话:宽窄巷子不仅是成都的、四川的、西部的,它也是中国的、世界的。目前已有大批国内外著名商家进驻宽窄巷子,众多文化名流也纷纷入驻:诗人翟永明开了白夜酒吧、诗人石光华开了座川菜餐厅、诗人李亚伟开设民间精品菜……当诗人们争先恐后放下笔开始挥舞炒勺的时候,不禁想弱弱地问一句:现在中国还有诗人吗?
不过老实讲,这句解读还是蛮有诗意的:
宽巷子的“窄”是逍遥人生的印记,窄巷子的“宽”是安逸生活的回忆;逍遥安逸,行云流水,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是成都人的精髓……
宽,是一种人生态度;窄,也是。
能宽能窄,适时转换,才是至高境界。
宽巷子体现的是老成都的“闲生活”,代表的是最成都、最市井的民间文化。所以,她的具体体现方式为:精品酒店、私房餐饮、特色民俗餐饮、特色休闲茶馆、特色客栈、特色企业会所和以SPA为主题的情景消费游憩区。
窄巷子体现的是老成都的“慢生活”,通过院落文化来展示精英文化、一种传统的雅文化。其具体体现为:西式餐饮、轻便餐饮、咖啡、艺术休闲、健康生活馆和以特色文化主题店为主题的精致生活品味区。
井巷子体现的是成都人的“新生活”,是宽窄巷子的现代界面,开放、多元、动感。
分不清哪儿是哪了,打混了一起看吧。
难得糊涂,不失为能宽能窄后的另一种境界,哈哈。
老建筑
真假难辨的水缸
凭门------
成都名片宽窄巷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