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越文学
五马街谢公亭
池上楼谢公岩谢池巷澄鲜阁康乐坊谢公岭
2、猜一猜,这些地名与哪一位历史名人有关?( )
A、南曲之祖,高明; B、清末大儒,孙诒让;
C、山水诗宗,谢灵运; D、短篇圣手,林斤澜;
C
瓯越文学
(1)
山水诗宗谢灵运
3、说一说,谢灵运,是何许人也?
谢灵运(385年—433年),原名公义,字灵运,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生于会稽始宁(今绍兴市嵊州市),为东晋名将谢玄之孙、秘书郎谢瑍之子。东晋时世袭为康乐公,世称谢康乐。因为性情狂傲,与进行产生矛盾,后被降为康乐侯,永初三年(442年),谢灵运被贬为永嘉(温州古称)太守,任期一年。元嘉十年(433年)被宋文帝刘义隆以“叛逆”罪名杀害,时年四十九岁。
南北朝时期诗人,山水诗奠基者,山水诗鼻祖
4、聊一聊,温州这些地名的来历与谢灵运的关系?
(1)五马街:古称五马坊,是温州市区最著名的一条步行商业街。谢灵运为永嘉太守,以五马自随,立五马坊,后改称五马街。
(2)谢公亭:在江心屿西塔山下,一千多年前原有一古石亭。晋代谢灵运任永嘉太守期间,平时常常游览江心的岛屿,并在亭中观景,后人为了纪念他,命名此亭为“谢公亭”。
(3)池上楼:池上楼位于温州市中山公园,因有谢灵运名句,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传世,后人遂称该楼为“池上楼”。现为温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并将于2014年的文化遗产日正式开放。
(4)谢公岩、谢池巷、康乐坊:均为纪念康乐公谢灵运而起名。
(5)澄鲜阁:初名“水陆阁”,又称“江上楼”,是一座两层三间木结构阁楼,相传谢灵运游江心屿时常憩此亭观赏江景。据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篇中
“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因此易名“澄鲜阁”。
(6)谢公岭:
东晋时候,雁荡山下住着一个叫朱投雁的大财主。财主肚里无几滴墨水,偏偏要装成斯文。清时节,永嘉太守谢灵运来游雁荡。消息传来,朱投雁蛮快活,他到城里买了酒菜,亲自到观音洞去请谢太守来做客。
谢灵运看到一块很象猪头的岩,想一想,觉得特别有趣:"猪头岩"和"朱投雁"正好同音;谢灵运借题发挥,吟道:阿谁秽品祭山神,大煞风景人皆憎。雁荡何时除此物,名山胜色添三分。
右脚的木屐被石头绊了一下,木屐齿碰掉了。后来,村里人在谢灵运落木屐的岭上建了个石亭,叫做“落屐亭”;把谢灵运当年走过的那条山岭叫做“谢公岭”。
5、谢灵运如何成就山水诗的奠基者,山水诗的鼻祖?
官场失意,游山玩水,寄情与山水之间;
登东山观海,到瓯江口看洪波大浪,游赤石进帆海,并溯永嘉江(今瓯江及其支流楠溪江),安固江(今飞云江)横阳江(今鳌江),“寻山涉岭,必造幽峻,岩障干重莫不备尽”,在今洞头一带“采石华”(牡蛎)“拾海月”(贝类一种),足迹直至地山(木榴山,今玉环山)。楼石山(在今苍南县)的枝子、赤岩山(在今平阳腾蛟湖窦村)的甘蕉林、横阳(平阳)诸山的“恒山”(一名玄草,味苦寒,主治伤寒)、吹台山(在瓯海区)的高桐树、芙蓉山(在乐清)的五色鸟、新溪(在乐清)的牡蛎,石室山(在水嘉县大若岩)的黄精和紫苑、泉山(今大罗山)的麦门冬和牡丹花 等名特产和中草药尽入他的《游名山志》。
贬官永嘉时,谢灵运心情极度苦闷,为了宣泄心中的苦闷与忧伤,他游山玩水,从永嘉山水中寻找心灵的安慰。来永嘉后的第一个冬天,他长久卧病,到第二年春始愈,于是登楼观景,写下《登池上楼》这一名篇;
话说温州-瓯越文学1谢灵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