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课程讲义
陶艺概述
陶瓷和陶艺
陶与瓷
1、“陶瓷”的概念
“陶瓷”包含两个概念,即“陶”与“瓷”。
“陶”与“瓷”。
类型
原料构成
烧成温度
特征
分类
陶器
陶土作胎
700℃-1200℃
胎体质地较疏松,敲击声音低沉浑浊;吸水率较高;通常不挂釉或挂低温釉
红陶、灰陶、彩陶、黑陶和釉陶等
瓷器
以瓷石或高岭土为原料,富含长石、石英石和莫来石成分,含铁量低
1200℃-1400℃
胎质致密,具有透明或半透明性,敲击声音清脆;吸水率较低;通常挂釉
中温瓷器、高温瓷器
表1-1 “陶”与“瓷”的区分
陶艺
1、陶艺是以黏土为媒介进行创作的艺术品。
2、现代陶艺是在现代艺术的影响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
与传统陶瓷艺术相比较,现代陶艺更具备现代艺术的特征,它在注重造型结构的同时亦强调观念理想的表述,将更多的人文因素融入其中。
Peter Voulkos(彼得·沃克思)
△美国现代陶艺家。1954年在洛杉矶市立美术学院发起“奥蒂斯革命”,从而影响了整个美洲的现代陶艺风格,该时期被美国艺术评论家与史学家视为美国当代陶艺的起始年。
△Peter Voulkos的陶艺创作受波洛克的抽象表现主义绘画、毕加索的陶艺与现代美术运动的影响。他突破传统的惯用形式,否定陶瓷的实用功能,主张抽象表现主义的创作方式,常在作品中留下一些缺陷语言,如:开裂、斑孔等,以此来记录作品的创作过程。他注重创作过程中对内心感受的自由表达和即兴发挥,强调充分体现陶泥的本性。其作品主要分两大类,粗重的陶盘蛊和多层的堆叠雕塑。
Yagi Kazuo(八木一夫)
△日本陶艺界划时代的巨匠,在世界陶艺发展史上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品《萨姆萨先生的散步》(1954年)将陶艺导入一个全新的表现领域,成为日本现代陶艺史上的里程碑。这是一件超立体造型的作品,既有现代雕塑的造型因素,亦有陶瓷古雅、朴实的色泽与质感。
△Peter Voulkos和八木一夫作品的共同特征在于反对过分强调陶艺创作的工艺性,在创作中放任、自由、率真地表述情感,作品具有偶发性,呈现出一种返璞归真的创作风格。
△国内的陶艺分类没有统一标准。
按时间分:传统陶艺、现代陶艺;
按区域分:产瓷(陶)区陶艺、非产瓷(陶)区陶艺;
按现代艺术风格分:具象陶艺、抽象陶艺、象征陶艺、极简陶艺、波普陶艺、装置陶艺;
按派系分:学院派陶艺、海归派陶艺、自然派陶艺;
按外在表现形式分:容器类陶艺、雕塑类陶艺;
按材料分:陶质艺术、瓷质艺术;
按功能分:陈设性陶艺、艺术性陶艺;
△我们将陶艺分为观念性陶艺和实用性陶艺。
观念性陶艺:摆脱实用性的束缚,突破传统制器的惯用形式,注重观念的表达和精神世界的挖掘,表达人与火、土、水之间的深层次关系。
具有前卫性、实验性、独创性等特点。
创作手法自由多样,形式语言不拘一格,强调色彩的表现、缺陷语言的审美拓展,以及与其他材质的结合。
实用性陶艺:指生活陶艺,是在“艺术实用化,实用艺术化”的理念上发展起来。
在功能价值的前提下,强调个性化和情感表达,是现代陶艺和实用艺术的完美结合。
在实用的基础上融合现代审美并强调手工制作,突出作品的功能性和时代性。
中国陶艺的发展
中国传统陶瓷的发展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
英文china作为名词的两种含义:“瓷器”&“中国”。
——灰陶;
(磁山文化)——红陶;
(仰韶文化)——彩陶;
(大汶口文化)——黑陶;
——兵马俑;
——釉陶;
——唐三彩;
——原始青瓷(胎体和釉层的烧制工艺都显粗糙,烧制温度较低);
——成熟的青瓷(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第一个里程碑);
——“北白南青”局面;
(北:北方邢窑白瓷“类银类雪”;南:南方越窑青瓷“类玉类冰”)
——空前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官、汝、哥、定、钧“五大名窑”(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第一个高峰);
(官:)
——烧制出大型瓷器、青花瓷、釉里红;
(青花瓷:胎体质薄轻巧,釉质透明如水。
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
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
——景德镇设“御窑厂”,成为全国制瓷中心;
——康熙、雍正、乾隆瓷器发展鼎盛,达到历史最高水
陶艺课程讲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