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玉林中学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学习资料(六)
中共成都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精神
2014年4月
中共成都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精神
(2014年2月25日中国共产党成都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共四川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部署,中共成都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体会议紧密结合成都实际,就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成都科学发展、领先发展,作出如下决定。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
(1)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重要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总部署、总动员。会议通过的《决定》,是以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施政纲领,凝聚了全党全社会关于深化改革的共识和智慧,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对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成都是内陆改革开放先行城市。过去30多年来,在农村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等重要领域走在了全国改革的前沿,改革开放推动成都经济社会实现了历史性跃升。当前,成都发展已进入新阶段,正面临新挑战,更需要新突破。必须正视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转型升级压力加大、创新发展动力不足等突出问题,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改善民生福祉、治理大气污染、缓解交通拥堵、改进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强烈愿望,以“敢闯”的锐气和“会闯”的睿智打好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战,着力化解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识,加快建立健全有利于城市科学发展、群众生活幸福的体制机制,为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提供动力支撑和制度保障。
(2)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总体战略,以构建实施“交通先行、产业升级、立城优城、统筹城乡、全域开放”战略的保障机制为重点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改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以大改革大开放促大发展,努力在中西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贡献成都力量。
(3)目标任务。紧紧围绕中央提出的“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征、体现成都特色的全面深化改革之路,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到2015年,在群众最期盼的改革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17年,在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到2020年,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若干领域走在全国改革前列,努力建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先进城市。
(4)路线设计。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主攻方向,沿着“四化一驱动”的路线设计奋力推进,即:着眼“市场化”,加快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在塑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新优势上有重大突破;着眼“法治化”,加快构建现代城市治理体系,在建设全国一流法治城市上有重大突破;着眼“现代化”,加快构建经济社会更加协调发展的制度体系,在率先实现“两个跨越”上有重大突破;着眼“国际化”,加快构建深度融入全球化进程的全域开放体系,在建设以经济功能为主的综合型国际化城市上有重大突破;着眼“创新驱动”,加快构建支撑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在率先转变发展方式、提升“首位城市”功能上有重大突破。
二、推进市场化取向改革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必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快形成富有活力的经济发展格局。
(5)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坚持权利、机会和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鼓励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健全非公有制企业服务体系,认真落实和不断完善财政、金融、税收、科技创新、信用担保等方面的政策,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品牌发展、市场融资、技术
成都玉林中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