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曾预约的精彩
教学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时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教学机智往往是课堂开放性、生成性的重要条件,是一堂课的点睛之处,也体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
一、因势利导,自然引入
案例:当笔者走进教室时,发现学生们面容疲惫,毫无生气,有的学生甚至英语书也没有准备好。如果处理不当的话,这节课大概只会使学生感到更疲劳。我当即决定放弃原计划的导入形式,谈论他们现在的心情。
T: How do you feel now? S1: I feel :I feel tired.
T: Are you ready for class?( 新句型,已提前写在小黑板上。) S3: No.
T: You can say ‘Not yet’. 这时有学生从外面回来,我指着他问其他学生:Is he ready for class? Ss: Not yet.
反思:教师在教学中总会遇到一些偶发的、随机的事件,如何创造性地处理这些意外事件便是对教师教学机智的考验。这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将不利因素转化为动态的教学资源。如果我一上课就对学生的不佳状态进行批评、训斥,只会破坏师生之间的感情。而如果作为教师,能够多从学生的角度去想一想,多体谅一下他们,可能教学效果会更好。我们需要明白,教学中多一点偶然,很可能就多一点精彩;多一份关爱和理解,就多一点支持和合作。
二、注重体验,巧妙点拨
案例:学生刚上完体育课,一个个口干舌燥。于是我请课代表到办公室拿来饮料,请学生品尝。
课代表说: Are you thirsty? Here’s some juice for ,其他学生看得着急,急切地说:I am thirsty too!这样喝了几次,瓶子里没有果汁了。于是我呈现出新授句There’s no …in the…同时用非常遗憾的神情和语调进行描述。学生们很开心地和我一起表演。
反思:教学中学生的亲身感受非常宝贵,这些经历有助于他们对所学内容的领悟。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该注重尊重学生的体验,设计更多让学生亲身参与的主题活动,这样他们会学得更轻松、更自然。师生之间需要构建一种动态的、双向的交流活动,而不是教师事先预设的静态教学或只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的交流。如果教师不能理解学生,他的教学机智又怎么保证会被学生理解呢? “没有学生的理解,教育关系、教育活动、教育环境、教育情境等都不具有教育意义,即对学生的成长没有意义。”
三、随机应变,有效调控
案例三:上课铃响起,黑板还没有擦。我故意非常严肃地问学生:Who cleans the blackboard?同时做出擦黑板的动作帮助学生理解。一名学生一脸茫然地站起来,感觉我要批评她了。其他同学也
不曾预约的精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