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我国地铁建设事业起步较晚, 其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当曲折的过程。20世纪 50年代: 起步阶段。我国开始筹备北京地铁网络建设,于 1969年 10月建成北京地铁 1号线,全长 23 . 6 km。随后建设了天津地铁( 7 . 1 km, 现已拆除重建)、哈尔滨人防隧道等工程。该阶段地铁建设以人防功能为指导思想。 20世纪 80年代:发展阶段。我国仅有北京、上海、广州等几个大城市规划建设地铁。该阶段地铁建设开始真正以城市交通为目的。20世纪 90年代: 政府调控阶段。进入 90年代, 一批省会城市开始筹划建设地铁。由于项目多且造价高, 1995年 12月国务院发布国办 60号文, 暂停了地铁项目的审批。同时,国家计委开始研究制定地铁交通设备国产化政策。该阶段为政府通过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来指导地铁的规划和建设。 1999年以后: 建设高潮阶段。在这段时期, 国家的政策逐步鼓励大中城市发展地铁交通, 全国已建有地铁的城市达 10个, 新申请立项准备建设的城市有 23个。该阶段地铁建设速度大大超过之前的 30年。
早在 20世纪 80年代中期, 国家就推出在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逐步发展地铁交通的政策。随后在 80年代末, 国家制定的产业政策再次明确其在基本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地铁交通以其速度快、运能大、污染少的优点,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新世纪开始, 国家首次把“发展地铁交通”列入国民经济“十五”计划发展纲要, 并作为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
国内地铁建设以大城市与省会城市为主。目前,我国已经拥有地铁的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大连、武汉、南京、香港和台北这 10个城市, 它们多为直辖市、省会城市, 其中北京, 上海,广州和香港的通车里程已超过 100 km。
正在建设或已获得批复建设地铁的城市还有 23个, 分别是重庆、成都、苏州、杭州、无锡、宁波、沈阳、哈尔滨、乌鲁木齐、西安、郑州、南昌、长沙、合肥、青岛、福州、泉州、东莞、广佛线、贵阳、昆明、南宁、澳门。据我国各城市地铁交通发展规划图显示, 至2016年我国将新建地铁交通线路 89条,总建设里程为 2 500 km,投资规模达 99 373亿元。
目前, 中国国内城市的地铁建设十分迅速。
1)从微观角度看, 其发展趋势为: 地下街的发展将日益完善,它将从单纯的商业性质演变为包括多功能的、
有交通、商业及其他设施共同组成的相互依存的地下综合体。未来在大城市的中心区, 将建设四通八达不受气候影响的地下步行道系统, 它很好地解决了人、车分流的问题, 缩短了地铁与公共汽车的换乘距离,同时把地铁车站与大型公共活动中心从地下道连接起来。未来地下空间的发展是高效地利用空间, 将能源、物流、运输以及排污集中在地下进行处理, 为城市的地上空间预留了一片新鲜的天地。我国地下城的发展还不够完善, 随着经济的发展, 完整高效的地下城将成为现实。2)从宏观角度看, 其发展趋势为: a . 政策更加明晰。地铁交通在城市公交系统中作用越来越大, 有条件的城市将把地铁交通作为优先领域, 超前规划, 适时建设。国家政策导向使地铁交通建设有较好的发展前景。b . 技术更加先进。技术的进步,一方面提高了地铁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地铁建设成本。 c . 经营模式市场化。地铁经营方式有完全的国有垄断经营模式和市场化经营模式。把市场机制运用在地铁交通运营中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d . 管理更加法制化。地铁交通管理的法制化起初并不完善。现在,很多地铁交通实行法制化管理以保障地铁持续、稳定和高效的运行。地铁交通的全面法制化管理是地铁交通发展的重要趋势。 e . 建设运营安全化。地铁交通规模宏大, 技术复杂, 其建设和运营阶段安全因素影响极大。一旦发生事故, 将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的理念。. f 设备国产化和标准化。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国策的指引下,推进国产化和标准化建设。我们要不断加强组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标准化是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是实施资源共享的重要举措。 。以地铁为骨干,与公共电汽车等组成公共交通网。地铁与公共电汽车的首末站衔接,并设有供小汽车换乘地铁的停车场。这样,公共电汽车和小汽车就如同地铁的支线一样, 通达地铁的未及之处,为地铁集结和分配客流。
地铁建设是前途无量的朝阳事业, 它把阳光引向地下, 也给现代城市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推动下, 中国地铁正走向成熟、繁荣。可以预期,在不远的将来, 全国各大城市都将拥有四通八达的地铁网。未来, 地铁交通工程将与其他大型建筑物地下自然的延伸发展等相结合, 将会更加注重立体开发,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的多
地铁车站设计毕业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