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舞台演活大历史
新课程实施以来,随着中学历史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材内容等的转变,各种生动有效的学习方法被引入历史课堂,历史剧独特的教育功能被逐渐认识。
一、教师的角色定位
创作表演历史剧,不仅仅是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么一种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因此在阅读选题、撰写剧本、排练表演、设计服装道具等一系列活动中,都应该是以学生自主体验、互相合作来完成,他们才是活动的“主角”。而教师则是这一活动过程的引导者、参与者、协调者、促进者,可以说是历史剧的监制兼后勤部长。这对教师本身而言,也是一种挑战和促进。教师首先要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不能包办一切,而是要给予适当的指导,更多的让学生去摸索和体会,独立完成任务。
二、剧本的编写
1. 具有新颖性
创作一部作品或一个剧目,最重要的是新颖性。新的作品才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激发观众的好奇心。然而,历史素材浩如烟海,古今中外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数不胜数,如何选取适当的素材进行创编剧本,又如何使其具有新颖性呢?首先要看所选的历史素材是以讲述历史事件为主还是以突出历史人物为主。如果是叙述历史事件的,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大胆打破传统,注入新的元素来增强其观赏性和趣味性。例如获奖剧目《完璧归赵》中,番禺桥城中学的初中生们,别出心裁地在众人耳熟能详的故事里,加入了流行的歌舞、广告词和诙谐搞笑的成分,在讲述历史故事的同时,让观众欣赏到一出现代版的
“完璧归赵”,彰显了初中生那种活泼、不拘一格、大胆表现自我的性格特征。在以表现人物为主的剧中,则可以赋予主人公新的形象、气质和思想内涵,例如在《章西女王》中,章西王国的皇后拉克西米?拜依,被刻画成为印度版的自由女神,她勇敢无畏、坚毅豪迈,令人敬佩。
其次,新颖的另一层意思,是要将历史素材进行合理的构思,丰富故事情节,使之更完整更具有艺术感染力。没有人能够真正复制历史,但只要不违背史实,合理的虚构是允许的,虚构不等同于虚假,它是建立在合乎逻辑的推理上的构思。司马迁的《史记》之所以能流传千古,正是因为他开创了传记体裁的写史方式,对历史资料进行了恰如其分的艺术加工,使得笔下的历史人物个个有血有肉,个性鲜明。又比如在《孔子讲学》中,孔子的“仁和礼、因材施教”等思想理念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当中讲述的事例却未必是真实的,但是如果没有这些故事,又如何去阐明这些理念呢?
2. 具有典型性
所谓典型性,一是指剧本创编时,能突出某个重要历史事件,并且是矛盾冲突较集中的核心部分,或者是最能够表现某个历史人物形象的事件,从中发掘出新的历史意义。如《苏格拉底之死》、《霸王别姬》、《陈胜吴广起义》等,重点讲述的都是这些历史人物在人生重要时刻时的言行,内容精彩,富有感染力。二是指剧中的事件要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例如《孔子讲
小舞台演活大历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