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课后反思
08)李六儿 2010-04-25 22:26:48 阅读7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是学生在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把第二个因数扩展到两位数。在备课时,我认为这节课学生容易接受,用一课时就学会了,所以我在备课时重点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的多少个十,乘得的积的末尾就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第二天上数学课时,我就先让学生做234*3和27*。我在黑板上写了24*12怎样用竖式计算要求第一步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2去乘24,和我们一位数乘多位数的方法一样。第二步,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积的末尾就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第三步:要把两次乘的积加起来。
一名学生在黑板上试做,其他同学以组做。结果有百分之就是的同学做对了。又接着联系了几道题。一节课就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
课后我反思这节课,学生学得快,全靠方法对,方法对了头,学生排了忧。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堂好的课全靠老师的备课和引导。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红星中心小学教师 王淑梅
《观察物体》是小学数学课改教材第三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一年级时学过的“位置与顺序”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的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并能具体说出哪个位置能看到哪个面,能正确辨认一幅图是从物体的哪一面看到的,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后面学习打下基础。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曾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都须有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有兴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为了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应创设一些情境,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和生动的故事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引人思索的问题情境结合起来,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进而引发浓厚的兴趣。本节课教学中,我就特别重视情境的创设。课一开始,通过猜照片是班中的哪一个小朋友的情境,使学生把生活情境和数学知识潜移默化的结合起来,增强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过程中,首先引出了圣诞老人这个同学们喜爱的人物。继而通过圣诞老人这个玩具,把教学的各个环节串连起来,形成了很美好的故事情境,深深的吸引了学生的兴趣。特别是“礼物箱”这个情境的创设,更是激发起学生的观察兴趣,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到了知识。在练习时,创设了猜一猜的游戏情境,通过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不同形状猜测物体,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这节课中,学生被很多生动有趣的情境调动着,因此学习兴趣一直很浓厚。
二、注重体验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体验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的一条,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并通过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体验科学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中我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观察、思考的机会,参与、表现的机会,注意学生的亲身体验。在观察圣诞老人这个环节,我事先准备了四个同学观察圣诞老人的图片情景让学生判断,然后让学生亲自从四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课后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