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行规教育引领儿童成长成才研究
摘要:基于对儿童的认识的儿童立场是教育的基本立场,行为规范教育是德育的基础工程,是塑造人的奠基工程。行规教育要顺应孩子的天性,要面对孩子行为的发展性,要面对孩子行为的发展性。
关键词:行规教育;儿童立场;自然;发展
儿童立场有着丰富的内涵,其特质与核心是如何看待儿童和发现儿童。只有真正认识儿童和发现儿童,才能坚守儿童立场。而现实是,我们往往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以为了孩子的名义,去教育孩子,结果却适得其反。
“我不在乎每周末的考试。我更操心的是我能给予一个孩子,十年后他能在生活中用得着的。”我很喜欢美国教师雷夫?艾斯奎斯的这句话。十年后孩子们在生活中最用得着的,不会是英语单词,不会是数学公式,而是好的时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也努力给予孩子们十年后在生活中用得着的――无论良好的习惯还是美好的品行。因为孩子们只有有了良好的习惯和美好的品行,才能真正成长成才。
一、行规教育要顺应孩子的天性
处在发展过程中的儿童还没有完成。“看待儿童其实是看待一个正在成长过程中的人。”
中学时学过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这篇文章,郭橐驼种树之所以那么有成效,是他顺着树木的天性,让它们自然和谐地生长。育人如植树,行规养成的过程也应顺应孩子的天性。
记得我有一个班,女生居然和男生一样多。正常情况下这样的班级容易管理,可凡事有个例外。由于有个性的女生比较多,整个阴盛阳衰。我无法选择学生,上策是选择改变目前状况的方法。这是我接手那班时的心态。
没有哪个学生喜欢形式单一、空洞说教甚至批评指责式的教育。我注意到男女生的特点,便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把他们调节到兴奋状态。如讲一些哲理故事、推荐儿童经典音像、来一段新闻发布、讨论一些同学中的现象等,让学生想听、乐听、爱听,从而认同、接受。
没有哪个学生愿意承受过多的学习负担,哪怕是班上学时,我适量布置书面作业后,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用阅读浸润孩子的心田。或推荐一些少儿电视节目,建议家长抽时间带孩子出去走走,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双休日允许孩子做自己喜欢的做的事。课堂上,抓住可以幽默的机会,让学生在我的课堂上开怀大笑。这样,能让课堂多一些情趣,多一些快乐。
对那些让人头疼的学生,我采用了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的方法:把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作研究对象,去观察、思考、研究、实践。这样,外显的不再是焦虑,教育也显得从容了许多。
二、行规教育要面对孩子行为的发展性
处在发展过程中的儿童还没有成熟。因为未成熟,所以会发生问题,有缺点、有错误是正常的;正因为还没有成熟,所以存有巨大的潜能,需要让他们在成熟的过程中释放能量,又积蓄新的能量。选择恰当的教育时机和方法,也能敲开学生的心扉,改变你想改变的状况。当然,这需要耐心等待。
记得有一名学生,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自由散漫外加自以为是。不想做作业时就会顺便赖学,还满嘴歪理:“我的作业不会,没做完,怕老师批评,所以不愿意上课,不想上学。”遇到这类“热问题”,我就来个“冷处理”,彼此情绪过后再交谈。当他的态度有转化时,我趁热打铁,从表扬开始,但也不姑息迁就。同时,我站在孩子的立场,用他的眼光看待他身上发生的事,“软硬兼施”外加“内外兼修”。后来,我成了这名学生口中的“服了”的人。教育,必须有
强化行规教育引领儿童成长成才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