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透明人”时代:我们该把自己藏在哪里.doc


文档分类:IT计算机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透明人”时代:我们该把自己藏在哪里
互联网已进入了一个“透明人”的时代,一个毫无遮掩的“个人信息”商品化的时代:我们便捷地获取着需要的信息,同时,我们的信息也在被其他人获取甚至利用着。
这些信息,都可以作为商品出现在市场上,通过交易即可获得。
于是,各种商业广告、网络诈骗、骚扰短信、APP终端应用……各种再熟悉不过的信息,和你如影随形。你一边狂删那些总也删不完的垃圾信息,一边在心里冒出了个天大的问号:这些人是怎么获得你的信息的?
互联网时代的“生化指标”
文/张鹏(杂志主编)
博客链接:http://blog./Zhangpeng
在这个互联网无处不在的时代,科技通过无所不能的智能终端,以及无处可逃的社交关系,正在把人类改造成与工业时代完全不同的新物种。
对于这个新物种,“单位时间内个体被动强制接受的信息量,以及其可以主动选择接触的信息量”,已经成为了一种有重要意义的“生化指标”。
你每天接收到的邮件、短信、电话、微信、私信,各种应用的信息和动态推送等类型的“强制性提醒”和“打断型信息”,以及你每天可以根据自主意愿去按需观看的AP
P或Web内容、各种微博、微信朋友圈,甚至是主动搜索和浏览等等,其实与你的能量、健康,甚至是幸福感都紧密相关。
实际上,如果在这个时代的信息压过低,对于信息化越来越强的“新人类”来说,本身也将是非常致命的问题。想象一下你们家断网的时候或者你的智能手机忘带时那种焦虑吧,缺乏随时获取信息的能力,这对“新人类”来说几乎就是一种残疾。
但“信息压过高”的确正在成为这个时代的流行病。特别是现在的实时回复、随时在线的压力,以及越来越多的内容、好友动态、甚至大数据广告的推动,对人的心理影响已经到了不可忽视的地步。
未来互联网产品的争夺将会非常激烈,其争夺的本质将是对于用户允许你“触碰”的权力和频度。科技的伟大之处不在于其是不断升级的工具,而恰恰在于其改变了人类本身。那么依靠科技来创造财富的人,更需要理解人的进化。
“个人信息”不等于“隐私”
文/辛建军(资深媒体人)
博客http://blog./xinjianjun/
“你的隐私只剩零了,想开点吧。”1999年,时任Sun公司CEO的斯科特·麦克尼利在发布会上,对台下众多的媒体记者和分析师说道。他认为互联网分享将彻底“杀死”隐私。
如果把“隐私”换为“个人信息”,他的预测堪称精准。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使个人生活能够全面信息化并联网分享,个人信息的透明化已难以阻挡。
一个棘手的问题是,如何界定个人信息与隐私的疆界?电话号码、微博内容、通讯录、个人照片、浏览器Cookies……这些个人信息有些你愿意分享,有些你不愿分享,这是否能成为划分隐私的“红线”?
答案恐怕没那么好得出。当我们在办公室时,分享地理位置信息不是问题,一个小时后我们到家,却对它变得极为敏感。个人信息与隐私的模糊疆界让人头疼。
甚至有人担心,一旦发生隐私恐慌,用户把所有个人信息都打上“神圣不可侵犯”的标签,互联网的很多模式可能都要无疾而终,比如O2O,比如个性化推荐。问题在于,有时候你获得了服务,却不知道自己究竟付出了多少。
2011年,德国学生Max Schrems向Facebook索要了自己被收集的所有信息,结果他收到

“透明人”时代:我们该把自己藏在哪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ing_zhiguo0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