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185-01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要重视生活原型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现到数学的魅力。那么,在课堂中该如何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如何瞄准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连接点,使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使学生学得趣味盎然呢?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激发学习兴趣
尽管教材一再改革,但书上的例题和日新月异的生活仍然存在距离,致使学生一提到学习就认为一定是研究书本知识,做书中的习题,感觉和生活是两回事,让学生研究和自己距离甚远或不相干的问题,学生不感兴趣,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内在学习动机呢?我认为应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提取素材,把生活中的现象和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摆在眼前,让其观察生活,搜集信息,才能有效地激发其认知冲突,促使他们自主去探究,主动去参与,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在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自己所学价值的存在。如:教学三年级上册教材中的《认识几分之一》, 由于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因而,课的一开始,我就创设了一个简单的分苹果情景,先从整数的平均分开始,从4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到2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再到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结果是半个。在其中渗透"平均分"的概念,并让学生发现问题(半个苹果用数怎样表示),用以前的知识不能解决,从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学生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他们很快进入到新课学习的状态中。
,发现数学问题
数学知识虽然枯燥乏味,但蕴含着丰富的可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几乎每个数学问题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我们不妨多设计一些开放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从"寻找身边的数学"活动中真正体会到数学的用途,使学生爱学、会学。例如在教学"利息和利率"时,可以让学生利用休息日,拿自己的压岁钱到银行体验储蓄,并了解银行的利率。学生进而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利率是什么呀?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到上课的时候,学生由于是自己发现了问题,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这样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现象,引入对新课的教学,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不仅能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的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自觉把所学习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而且真正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的乐趣。
,体现生活数学
照本宣科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高素质的教师要敢于打破教材,善于跳出教材,巧妙的组织教材,把"活"的知识传递给学生,把学生教"活"。《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标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ing_zhiguo0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6-27